[发明专利]一种级进模内利用浮动阶梯模芯纵向圈圆的机构及圈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10961.3 | 申请日: | 2016-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0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田国富;王洪伟;游健;庄严;王希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级进模内 利用 浮动 阶梯 纵向 机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中将板料圈成圆圈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级进模内利用浮动阶梯模芯纵向圈圆的机构及圈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生产行业中,通常会生产各种直径、呈条形状的圆圈,这种圆圈可以应用于子弹筒、金属薄壁管等的生产,子弹外筒成型后通过落料模将成品取下,其加工用的坯件为呈矩形状的薄板。中国专利中CN201120030746公开了一种级进模卷圆抽芯机构,该机构主要采用抽芯的方式完成圈圈,每进行一步圈圆都需要抽芯,因此需要频繁抽芯降低了圈圆效率,不能实现连续圈圆,此外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提高圈圆效率、实现连续圈圆、生产成本低的级进模内利用浮动阶梯模芯纵向圈圆的机构及圈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级进模内利用浮动阶梯模芯纵向圈圆的机构,它包括底座、浮动阶梯模芯以及设置于底座顶部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垂向设置的浮动机构,所述的浮动机构由弹簧、传力柱、浮动块以及设置于底座内的型腔组成,型腔内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传力柱贯穿连接板设置,传力柱的顶部设置有位于连接板上方的浮动块,浮动块的两侧均开设有V形槽,浮动块的顶部为扇形结构,所述的浮动阶梯模芯水平设置,浮动阶梯模芯由顺次连接的大轴和小轴组成,大轴与小轴共轴,大轴的左端部固定于浮动块的右端面上,大轴的顶表面与浮动块的扇形结构的上表面对齐。
所述的型腔内且位于传力柱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直径大于传力柱的直径。
所述的弹簧的上端部固定于限位板上。
所述的机构在级进模内利用浮动阶梯模芯纵向圈圆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呈矩形状的薄板通过前面工位成型为圈圆毛坯;
S2、利用上模向浮动块施加压力,浮动块和浮动阶梯模芯向下运动以使该机构处于闭模状态,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S3、毛坯的工装,将毛坯水平放置同时将毛坯上连续排列的三个薄板分别传递于浮动块的扇形结构、大轴和小轴的顶表面,从而实现了毛坯的快速工装;
S4、圈圆工位,在闭模状态下,采用凹槽对步骤S3所述的三个薄板进行合模,此时位于浮动块上的薄板抱在扇形结构上且其一开口边伸入位于右侧的V形槽内,实现第一工位圈圈;位于大轴上的薄板则抱在大轴上,实现第二工位圈圆;位于小轴上的薄板则抱在小轴上,实现第三工位圈圆;
S5、当步骤S4结束后,使上模向上运动,当上模与浮动块分离后,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浮动块和浮动阶梯模芯向上运动以使该机构处于开模状态;
S6、在开模状态下,继续向右传递毛坯,使毛坯移动一个工位的距离,此时步骤S4中的成品圆圈脱离小轴进入落料工位,以将成品圆圈从毛坯上脱离,重复步骤S4,即可将毛坯上的所有薄板成型为圆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提高圈圆效率、实现连续圈圆、生产成本低,替代了原有的抽芯圈圆。
附图说明
图1 为第一工位圈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第二工位圈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第三工位圈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毛坯的俯视图;
图5 为本发明处于闭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发明处于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图5的左视图;
图8 为浮动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9 为一次圈圆后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浮动阶梯模芯,3-连接板,4-弹簧,5-传力柱,6-浮动块,7-型腔,8-V形槽,9-大轴,10-小轴,11-扇形结构,12-圆圈,13-薄板, 1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4~9所示,一种级进模内利用浮动阶梯模芯纵向圈圆的机构,它包括底座1、浮动阶梯模芯2以及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连接板3,所述的连接板3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垂向设置的浮动机构,所述的浮动机构由弹簧4、传力柱5、浮动块6以及设置于底座1内的型腔7组成,型腔7内固定安装有弹簧4,弹簧4的顶部连接有传力柱5,传力柱5贯穿连接板3设置,传力柱5可做上下运动,传力柱5的顶部设置有位于连接板3上方的浮动块6,浮动块6的两侧均开设有V形槽8,两个V形槽8对称设置,浮动块6的顶部为扇形结构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109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包装盒(橘红世家橘红中药饮片)
- 下一篇:包装盒(艾恋狐臭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