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钢轧辊的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04284.4 | 申请日: | 201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7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戴鹏宇;周守行;陆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3211 | 代理人: | 耿晓岳 |
地址: | 21315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钢 轧辊 铸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钢轧辊的铸造方法,属于铸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钢轧辊在国内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板材、型钢、棒线材等领域的轧钢生产,其具有的耐磨性高、强韧性好和抗热裂性能高等优点深受欢迎。
在高速钢实际生产中,如果采取离心复合底注的铸造方式,优点在于能有效控制结合层宽度在5-10mm以内,减少外层和芯部的融合,降低下辊颈的渗合金量。同时底注有利于型腔内夹杂物上浮,结合层不易有夹渣缺陷。但是缺点同样明显,由于下辊颈部位过热度高凝固较慢,容易在此处形成缩松缺陷。下辊颈探伤下来总是在距辊身端面200-500mm的轴承档位置有缩松缺陷波反射,反射波高30%-40%,深度为下辊颈直径的1/4到中心。此缩松缺陷极大降低了下辊颈的强度和抗冲击韧性,增加了断辊风险。
发明内容
由于底注的方法改变了传统轧辊顺序凝固的方式,使下辊颈局部过热,凝固较慢,辊身和冒口位置凝固较快,所以造成由上往下的补缩通道受阻,最终造成下辊颈缩松。
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钢轧辊的铸造方法,是在浇注完成后一定时间,通过在冒口上使用人工加压的方式,来加强对下辊颈的补缩效果。
所述一定时间t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t=(T1-TS)/θ 式(1),
式(1)中T1表示铁水浇注温度(℃),TS表示铁水理论固相线(℃),θ表示铁水在铸型内的冷却速度(℃/min)。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速度θ为于铁水在铸型内的冷却速度平均值。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加压是在从加压开始的5分钟内使铸型内铁水高度整个下降辊身高度的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加压是以人工加压工具下端球状表面包裹高温耐火石棉布,以每分钟20次的频率匀速向下击打铁水,每次压下量在5mm左右,连续击打5分钟后,使铸型内铁水高度最终下降辊身高度的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加压工具包括手柄、连接杆和加压球,所述加压球通过连接杆与手柄连接;所述手柄包裹有防滑材料,所述连接杆为钢材,所述加压球是包裹高温耐火石棉布的实心钢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人工加压工具下端加压球的直径可根据冒口直径适当增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压之前将铸型的浇注口用粘土封口压实。
由于底注的方法改变了传统轧辊顺序凝固的方式,使下辊颈局部过热,凝固较慢,辊身和冒口位置凝固较快,所以造成由上往下的补缩通道受阻,最终造成下辊颈缩松。本发明通过在冒口上使用人工加压的方式,来加强对下辊颈的补缩效果。经过此方法处理后的高速钢轧辊,下辊颈轴承档缩松区域明显变短,由以前300mm长度缩短至90~100mm,且此处缺陷波高也降低至10%-15%之间。下辊颈的物理性能也显著提高,高温热处理后下辊颈的抗拉强度由以前的500-550Mpa提高至600-650Mpa。
附图说明
图1浇注示意图。
图2加压工具主视图,1:手柄,2:连接杆,3、加压球。
图3加压工具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取离心复合底注的铸造方式浇注轧辊,离心浇注好外层后,采用底注式浇注铸造芯部。芯部辊身规格采用的铁水成分件表1。浇注温度T1为1440℃,理论固相温度TS为1200℃,冷却速度θ为8℃/min,则t=30min。
表1芯部铁水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042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插座配件
- 下一篇:一种光伏箱变的测控通信管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