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03125.2 | 申请日: | 201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4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関城正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4 | 分类号: | B60R13/04;B60J1/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风玻璃 百叶板 前围板 车辆宽度方向 上端部 下端部 周边结构 接合 插装部 接合部 饰条 车辆前方 上下方向 刮水器 接合面 内表面 脱水部 下缘部 中央部 插装 抵接 下端 密封 连结 切除 延伸 | ||
一种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其中,饰条对挡风玻璃与被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侧处的前围板百叶板进行连结,所述饰条具备:安装部,其被安装在前围板百叶板的上端部的内侧处;插装部,其被插装在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与前围板百叶板的上端部之间并对此两者之间进行密封,且插装部的车外侧的顶端与挡风玻璃的下缘部抵接;接合部,其沿着挡风玻璃的下端部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而朝向车辆前方且下方倾斜,并具备与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合的接合面,在接合部的与被设置在前围板百叶板的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处的刮水器单元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形成有使接合面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端部被切除而形成的脱水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的车辆中,挡风玻璃与位于其车辆前方侧处的前围板百叶板经由饰条而被连结在一起。在日本特开2015-5165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设置有饰条的挡风玻璃与前围板百叶板的连结结构,其中,所述饰条具有被固定在挡风玻璃的下缘部的内表面上的被固定部、和对接近前围板百叶板的上缘部并向下方突出的卡止肋材进行收纳的嵌合部。
一般情况下,设置在挡风玻璃与前围板百叶板之间的饰条被接合在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上。与此相对,在上述日本特开2015-51653号公报所记载的发明中,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与前围板百叶板的外表面之间插装有饰条的被插装部,且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以及前围板百叶板的外表面与饰条的被插装部的顶端以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而被配置。在采用一般的饰条的情况下,当水从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向挡风玻璃的内侧流入时,水滴会流经挡风玻璃的内表面而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流下,并就此向前围板落下。
但是,在以上述日本特开2015-51653号公报所记载的发明为依据的情况下,饰条的被固定部被接合在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上,且饰条以朝向车辆前方且车辆下方凸起的方式而弯曲。由此,在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处,流经挡风玻璃的内表面而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流下的水滴的一部分会流经饰条的被固定部的上端部而流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在被设置在与前围板百叶板相比靠车内侧的刮水器联杆等的刮水器单元的一部分处,存在滴下有水滴的可能性。因此,在对由于刮水器联杆浸水而导致的刮水器单元的提前劣化进行抑制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考虑到例如通过在饰条的上端部设置橡胶坝等的阻水部件来阻挡流经饰条的上端部而流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水滴。但是,根据该结构,由于因设置与饰条分体的阻水部件会导致部件数量增加,因此组装工序或部件成本会增加。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不追加新的部件的条件下,对由于水滴从饰条落下而导致的刮水器单元的浸水进行抑制的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
发明内容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以包括饰条的方式而构成,所述饰条对挡风玻璃与被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侧处的前围板百叶板进行连结,其中,所述饰条具备:安装部,其被安装在所述前围板百叶板的上端部的内侧处;插装部,其被插装在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与所述前围板百叶板的上端部之间,并对此两者之间进行密封,并且所述插装部的车外侧的顶端与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缘部抵接;接合部,其沿着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部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而朝向车辆前方且下方倾斜,并具备与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合的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部的与被设置在所述前围板百叶板的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处的刮水器单元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形成有使所述接合面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端部被切除而形成的脱水部。
第二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为,在第一方式所述的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中,所述脱水部以脱水部下端与脱水部上端相比,车辆宽度方向的宽度变窄的方式而形成。
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为,在第二方式所述的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中,所述脱水部具有车辆宽度方向的宽度从所述脱水部上端侧朝向所述脱水部下端而逐渐变窄的渐变部,且以所述脱水部下端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宽度成为最窄的方式而被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03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