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和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02162.1 | 申请日: | 2016-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7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菊池龙太郎;谷口尚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31/04;C08K13/06;C08K9/06;C08K3/22;C08K5/3492;C08K3/24;H01B7/18;H01B3/44;H01B7/29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陈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树脂 组合 绝缘 电线 电缆 | ||
本发明提供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和电缆,该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即使大量使用金属水合物也可以维持挤出性、热冲击性和可挠性,并提高阻燃性。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质量份,含有100质量份以上250质量份以下的由硅烷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氢氧化铝,并含有5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的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锡酸锌和非晶质二氧化硅中选出的一种以上,其中,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含有合计55质量份以上的两种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两种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平均乙酸乙烯酯含量(单位:质量%)为37.5以上45以下,且平均MFR(单位:g/10分钟)为10以上5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具有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被覆层的绝缘电线和电缆。
背景技术
软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价格低且加工性优异,并且可以随着增塑剂的添加量而自如地改变其柔软性。而且,由于具有自熄灭性,机械特性也比较良好的优点,因此以电线被覆材料为首、在建材、日用品中广泛使用软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但是,对于软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言,存在着因增塑剂的迁移所引起的其自身的脆化、周边部位的污染的问题。此外,由于含有作为卤素的氯,因此在将其焚烧处理时,会产生有害的二英等有机化合物。而且,还有很多问题,如有时会使用有污染环境的危险的铅化合物作为稳定剂等。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已经提出了一些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聚烯烃系树脂中大量添加作为阻燃剂的金属水合物而得到的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4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91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471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作为阻燃剂添加大量的金属水合物,则有挤出性、热冲击性和可挠性降低的危险。
此外,近年来,对于电线被覆材料,为了提高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阻燃性。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即使大量使用金属水合物也可以维持挤出性、热冲击性和可挠性,并提高阻燃性,同时提供具有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被覆层的绝缘电线和电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所述的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和电缆。
(1)一种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质量份,含有100质量份以上250质量份以下的由硅烷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氢氧化铝,并含有5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的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锡酸锌和非晶质二氧化硅中选出的一种以上,其中,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含有合计55质量份以上的两种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两种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平均乙酸乙烯酯含量(单位:质量%)为37.5以上45以下,且平均MFR(单位:g/10分钟)为10以上50以下。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两种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乙酸乙烯酯含量(单位:质量%)均为30以上65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作为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含有从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改性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系聚丙烯中选出的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021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