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7447.0 | 申请日: | 201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2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法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钜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26;B29C45/14 |
代理公司: | 11100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郁军;程凤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体 模制成型 第一模 高分子原料 模制加工 原料组成 第二模 挟模 模具 接续 成型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通过多数模具同步地分别进行不同形状或原料组成的高分子原料的模制成型,使第一组成的原料于一第二模室中模制成型为第一成型体,以及使该第一成型体位于一第一模室中,并使第二组成的原料位于该第一模室中而与第一成型体共同受第一模室的模制成型为第二成型体。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上更为简便,易于进行相同挟模行程的控制,于制造效率上亦得有显著功效的增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多层模具在其内部所个别形成的第一模室与第二模室空间分别提供高分子成型加工所需模室空间的技术,被广为熟知,但相同的模具在具体制程应用上仍有不同,特别是以不同组成的高分子原料构成同一成品的不同部位时,其方法仍然有别,举例而言:
如图1所示,有先将不同组成的原料分别注入模具1的第一模室2与第二模室3中而被成形为胚体2a、3a,继之,再使所形成的胚体2a、3a位于第三模室4中,被模制成为成品。
另有如图2所示,亦有先将一特定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一模室2中,模制为对应形状的胚体2b后,使胚体2b位于第三模室4内,再将另一特定组成的原料注入第三模室4中,而与既存的胚体2b结合并受模制成为成品。
为减少模具合模所需挟模机构的数量,因此,前揭的各第一、第二及第三模室2、3、4,通常都是存在于同一多层模具1中,而可利用同一挟模机构提供锁模力,其具体技术内容则是利用第一模室2与第二模室3各自的部分,在彼此对接后构成第三模室4,亦即如图1所示,使第一模室2分别形成于模具1的上模片1a与中模片1b间,使第二模室3形成于模具1的中模片1b与下模片1c间,并在抽离中模片1b后,使第三模室4形成于上模片1a与下模片1c之间。
通过抽离中模片1b使第三模室4得以形成的技术内容,受限于为使用同一挟模机构所不得不为,但是,在中模片1b抽离前后,模具1的合模行程距离并不相同,使得挟模机构在控制上徒增变数并造成中模片1b抽离后的行程过长,延宕制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其是用以使在制程上具有先后关系的不同成型体,得以接续地进行模制成型作业,并使相异的成型体得以同步进行模制作业。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续成型的模制加工方法,同步进行第一成型体与第二成型体的模制成型,而具体地使第一组成的原料于一第二模室中模制成型为该第一成型体,以及使该第一成型体位于一第一模室中,并使第二组成的原料位于该第一模室中而与该第一成型体共同受该第一模室的模制成型为该第二成型体。
其中,上述方法可通过一模具组以实施实现,该模具组具有两第一模;一第二模,可与各第一模的任一个相向抵接合模,且于合模的彼此间形成一第一模室;两第三模,可以任一个抵接于未与该第二模抵接的另一第一模上,以于彼此抵接的该第三模与该第一模间形成一第二模室。
其中,各第一模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位于该第一位置上时,各第一模分别与该第二模以及对应的一第三模抵接,而当位于该第二位置上时,各该第一模分别与该第二模以及对应的另一第三模抵接。
其中,各第一模在位于该第一位置所分别模制成型的该第一成型体与该第二成型体,留置该第一成型体并移除该第二成型体后,再使各第一模位移至该第二位置上,而使所留置的第一成型体位于该第一模室中。
其中,各第一模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直线地往复位移。
其中,各第一模沿水平方向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位移。
其中,该第二模介于各第三模之间,并与各该第三模间分别相隔一模站间距。
其中,各第一模彼此间间隔有一与该模站间距相同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钜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钜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97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包挂面装袋组装系统
- 下一篇:制备贝西沙星中间体化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