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可伸缩及移动通道的大型管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5076.2 | 申请日: | 201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51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戴海蓉;蔡国忠;兰国原;李东;肖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3/024 | 分类号: | F16L23/024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移动 通道 大型 管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的大型管道系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有可伸缩及移动通道的大型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电站大型管道系统通常设置直径500~700mm的进人孔用于工作人员进出。该进人孔尺寸较小,不利于较大设备进入管道系统进行检修或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解决大型管道系统人员及较大设备进入管道的问题,密封良好、拆卸方便,利于较大设备进入管道系统内部工作的有可伸缩及移动通道的大型管道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有可伸缩及移动通道的大型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管道系统中有可伸缩及移动通道。可伸缩及移动通道包括活动装置、分别位于活动装置两端的固定装置,活动装置中有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套筒、分别位于套筒两端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活动管节,每个活动管节的一端伸入套筒对应端中且在布置在套筒与活动管节之间的液压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在套筒内往复移动使活动装置伸长或缩短,套筒内壁装有挡环,套筒两端分别装有套筒法兰,活动管节与套筒之间装有带直边的伸缩法兰,套筒、活动管节、伸缩法兰直边段、挡环间装有第一密封垫,连接杆依次穿过伸缩法兰、套筒法兰,与螺母配合调整两法兰之间的距离、使伸缩法兰直边段与活动管节、套筒、挡环配合对第一密封垫进行压缩,固定装置中有分别位于活动装置两端的截面形状与活动管节截面形状匹配的固定管节,每个固定管节与相对应的活动管节上分别有固定法兰、活动法兰,固定法兰与活动法兰间装有第二密封垫,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固定法兰、第二密封垫、活动法兰与螺母配合将固定管节与对应活动管节固定。
上述的套筒上有进人孔。
上述的固定管节外壁浇筑混凝土与圆形混凝土管道搭接时、固定管节外壁装有阻推环。
上述的活动装置套筒上装有二个能沿轨道行走的行走轮,行走轮底部对应布置二条行走轨道。
上述的管道系统中有与套筒上的拉钩连接的由卷扬机、牵引钢丝绳、导向装置组成的牵引系统。
上述的管道系统中在与活动装置垂直方向设有活动装置储存室。
本发明活动装置与固定装置连为一体时,即形成通畅的管道系统;两装置之间的连接螺栓拆卸、活动管节向套筒内移动使整个活动装置缩短,牵引系统将活动装置牵引移开后即形成较大的通道。
本发明活动装置与固定装置之间连接密封良好、拆卸方便,活动装置缩短及移开后可形成较大的通道,利于人员及较大设备进入管道系统内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活动装置移开前系统整体布置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固定装置与活动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活动装置移开后形成通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本发明有可伸缩及移动通道的大型管道系统中,有可伸缩及移动通道、阻推环、液压伸缩机构、行走轮及行走轨道、牵引系统、活动装置储存室及施工通道。
参见图2,可伸缩及移动通道包括活动装置、分别位于活动装置两端的固定装置。活动装置中有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套筒9、分别位于套筒两端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活动管节1。每个活动管节的一端伸入套筒对应端中且可在布置在套筒与活动管节之间的公开的液压伸缩机构14的作用下在套筒内往复移动使活动装置伸长或缩短。套筒内壁装有挡环10。套筒两端分别装有套筒法兰8。活动管节与套筒之间装有带直边的伸缩法兰7。套筒、活动管节、伸缩法兰直边段、挡环间装有第一密封垫11。连接杆12依次穿过伸缩法兰、套筒法兰与螺母配合调整伸缩法兰与套筒法兰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伸缩法兰直边段与活动管节、套筒、挡环配合对第一密封垫11进行压缩。固定装置中有分别位于活动装置两端的截面形状与活动管节截面形状匹配的与管道系统中的混凝土搭接或钢管焊接的固定管节2。每个固定管节与相对应的活动管节上分别有固定法兰4、活动法兰5。固定法兰与活动法兰间装有第二密封垫3。连接螺栓6依次穿过固定法兰4、第二密封垫3、活动法兰5与螺母配合将固定管节2与对应活动管节1固定。
固定管节外壁浇筑混凝土与圆形混凝土管道搭接时、固定管节外壁装有三道阻推环15。
活动装置套筒上有直径为700mm的进人孔13、二个行走轮16、拉钩18、18—1。行走轮底部对应布置行走轨道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95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拓扑着色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耐高温耐火PVC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