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化装置和雾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93949.6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9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王旭洪;宓斌伟;费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7/04 | 分类号: | B05B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和雾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利用电子加热手段向呼吸系统传送烟碱的电子传送装置,其采用雾化器电加热含有烟碱的液体介质来产生烟雾。与传统卷烟相比,电子烟具有以下优势:一、电子烟气溶胶中不含焦油、CO、HCN等有害成分;二、电子烟的烟碱溶液经雾化后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在空气中迅速被稀释,不会形成二手烟;三、电子烟无燃烧过程,不会产生烟灰和烟蒂,无火灾隐患。
目前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采用的是一个金属弹片作为雾化开关,当吸烟者用力吸气的时候,弹片发生形变,使供电电路导通,烟油雾化,实现吸烟功能。但是目前这种金属弹片有很多弊端,容易产生误判。例如电子烟放在口袋中,由于运动导致弹片形变,误判为吸烟动作,电子烟工作;家里有小孩的家庭,如果小孩误动了电子烟,导致弹片形变,误判为吸烟动作,电子烟工作。另外由于没有气体流量计,每次吸烟时烟油的雾化量差别很小,一方面无法根据吸烟者的吸气量进行调整,电子烟和真烟的体验差异较大,会降低吸烟者对电子烟的兴趣,另一方面,无法根据雾化量对吸烟者的吸烟量进行报警、记录等智能操作。
所以,需要对电子烟的雾化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和雾化方法,能够对电子烟的烟雾量进行调节。
如背景中所述,现有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无法对吸烟过程的电子烟的烟雾量进行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流量,并输出传感信号;控制电路,与所述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获取的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大小控制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加热元件,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控制电路 的控制下对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
可选的,所述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为电压信号。
可选的,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在所述传感信号值等于或大于预设阈值时,对待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
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连接的信号放大滤波单元、与所述信号放大滤波单元连接的模数转换单元、以及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控制终端连接,向控制终端发送气体流量数据,所述控制终端用于对气体流量进行记录和提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雾化方法,包括:提供一雾化装置,包括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控制电路、加热元件;利用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检测气体流量,并输出传感信号;通过控制电路,获取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并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大小控制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加热元件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对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
可选的,所述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为电压信号。
可选的,当所述传感信号值等于或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加热元件对待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
可选的,还包括:通过控制电路向控制终端发送气体流量数据,通过控制终端对气体流量进行记录或提醒操作。
可选的,所述传感信号值越大,控制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越大。
本发明的雾化装置及雾化方法能够根据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通过的气流大小,调整对待雾化液体的雾化量,同时避免误加热问题,安全性更高;并且可以将气体流量数据发送至控制终端,通过控制终端对气体流量进行报警、记录等智能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中的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的结 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雾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雾化装置和雾化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示意图。
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微机电气体流量传感器101、控制电路102和加热元件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93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