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超分散高纯态纳米水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2618.0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0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何真;李杨;梁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7/02 | 分类号: | C04B7/02;C04B7/3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程欣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溶胶 凝胶 技术 制备 分散 高纯 纳米 水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超分散高纯态纳米水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大宗、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水泥是制造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我国每年生产超过19亿吨的熟料,25亿吨的水泥,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每年消耗超过60亿吨,占世界总用量的50%以上。因此,开发新型水泥,深入研究现代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工业上生产水泥是以石灰质材料和黏土质材料为原料,辅以石英砂、黄铁矿渣等硅质、铁质和铝质的校正材料,经研磨和混合后喂入旋转窑进行高温煅烧。高温煅烧过程中原料发生固相烧结反应。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最终的生成物主要是C4AF、C3A、C2S和C3S,期间夹杂有Mn4+、Pb3+、Mg4+等离子的掺杂,及CA、CF、C2F、C12A7单矿和C2AS、C3AS3、C3MS2等固溶物生成。
市场上直接出售的水泥不仅其熟料掺杂有较多的离子,如Na+、K+和F+等,也常含有较多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等,给试验研究和结果分析带来困难。因此,科研人员多利用实验室条件,借助固相烧结法和湿化学方法来自行合成高纯态水泥。
利用固相烧结法合成高纯态水泥时,通常是以CaO、CaCO3或Ca(OH)3为钙源,以Fe2O3或Fe3O4为铁源,以Al2O3或Al(OH)3为铝源,SiO2为硅源,经混料器长时间搅拌或“球磨法”混合之后,在高温1450 °C左右反复研磨并长时间煅烧2-3次,直至产物中的CaO含量低于1.0%。
利用湿化学反应方法合成高纯态水泥时,通常是分别合成C4AF、C3A、C2S和C3S,然后再将各产物按适当的比例进行混合。合成C2S和C3S多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为为硅源,硝酸钙(Ca(NO3)2·4H2O)为钙源,形成凝胶后再高温煅烧。合成C4AF和C3A常以硝酸钙(Ca(NO3)2·4H2O)、硝酸铝(Al(NO3)3·9H2O)和硝酸铁(Fe(NO3)3·9H2O)为原料,六次甲基四胺(C6H16N4)、乙二醇(C2H6O2)、乙酰丙酮(C5H8O2)和乙酰胺(CH3CONH2)等调节剂,形成溶胶或凝胶后经进一步的脱水和高温煅烧即可制成,然后再将分别制得的C4AF、C3A、C2S和C3S单矿研磨并混合均匀,并加入石膏(CaSO4·2H2O)以调节凝结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92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