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放式水产养殖区废物循环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6050.1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2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薛彬;李铁军;郭远明;丁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水产 养殖 废物 循环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水产养殖区废物循环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民环保意识的欠缺和违法倾倒垃圾的行为屡禁不止,导致河流等水域中产生了各种大量的固体物漂浮垃圾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对水域环境及水产养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水库(河道型水库)等水产养殖区往往是漂浮垃圾大量聚集的区域,而大量的垃圾堆积在库区闸口的位置,不仅会造成水质污染,而且会影响水利枢纽的防洪调度。
目前,针对水库等水上漂浮垃圾的清理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来清理;即通过人工用网兜打捞到船上然后运到岸上。目前这种人工打捞的方式不仅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库区闸口区域往往存在各种暗涡,人工打捞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来清理水库等水上漂浮垃圾不仅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连续的清理水库等水域聚集的漂浮垃圾,且劳动强度小、操作安全可靠的开放式水产养殖区废物循环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开放式水产养殖区废物循环收集装置包括位于水面上方的行车轨道、可沿行车轨道行走的驱动小车及垃圾清理装置,所述行车轨道包括水平轨道及位于水平轨道两端的倾斜轨道,且倾斜轨道由水平轨道的端部往外斜向上延伸,所述垃圾清理装置包括设置在驱动小车上的驱动杆、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收集套体、浮动连接架及自适应重心偏移机构,所述垃圾收集套体的左、右两端开口,垃圾收集套体的内腔中部设有过滤网;所述浮动连接架包括上架体、设置在上架体下部的第一竖直导套及插设在第一竖直导套滑动内的第一竖直导杆,所述第一竖直导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垃圾收集套体的中部铰接相连,所述第一铰接轴水平设置,且第一铰接轴与水平导轨相垂直,所述第一竖直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第一竖直导套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自适应重心偏移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架体上部并与水平导轨相平行的水平导杆、设置在水平导杆上的左限位挡块与右限位挡块、可沿水平导杆滑动并位于左限位挡块与右限位挡块之间的水平导套、位于水平导套下方的第二竖直导套、连接水平导套与第二竖直导套的连接件及可沿第二竖直导套升降的配重架,所述配重架的下端设有滚轮,配重架通过滚轮支撑与垃圾收集套体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水平导套铰接相连,且第二铰接轴与第一铰接轴相平行。
本方案的废物循环收集装置能够自动、连续的清理水库等水域聚集的漂浮垃圾,且劳动强度小、操作安全可靠。
作为优选,当水平导套抵靠在右限位挡块上时,所述配重架与垃圾收集套体的右端开口位于第一竖直导杆的同一侧;当水平导套抵靠在左限位挡块上时,所述配重架与垃圾收集套体的左端开口位于第一竖直导杆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配重架包括与第二竖直导套相配合的第二竖直导杆,且第二竖直导杆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第二竖直导套的上方设有第二限位块。
作为优选,垃圾收集套体的重心与第一铰接轴重合。
作为优选,垃圾收集套体的外侧面上设有浮力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自动、连续的清理水库等水域聚集的漂浮垃圾,且劳动强度小、操作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开放式水产养殖区废物循环收集装置在水平轨道上运行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垃圾清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开放式水产养殖区废物循环收集装置在倾斜轨道上运行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行车轨道1、水平轨道11、倾斜轨道12,驱动小车2,驱动杆3、第二铰接轴31,浮动连接架4、上架体41、第一限位块42、第一竖直导套43、第一竖直导杆44、第一铰接轴45,垃圾收集套体5、过滤网51、浮力块52,自适应重心偏移机构6、右限位挡块61、水平导套62、水平导杆63、第二限位块64、左限位挡块65、连接件66、第二竖直导套67、配重架68、滚轮69,垃圾回收区7、网板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6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