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低温热管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585764.0 | 申请日: | 2016-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66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侯予;张泽;郭雨;陈双涛;刘秀芳;张兴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工质 低温 热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低温热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热管是一种密闭容器,其基本组成部件为壳体、吸液芯和工作液,待壳体抽真空后充入适量工作液,密闭壳体便构成热管。当热源对其一端供热时,工作液自热源吸收热量而蒸发汽化,携带潜热的蒸汽在压差作用下,高速传输至壳体的另一端,向冷源放出潜热而凝结,凝结液在吸液芯毛细抽吸力作用下从冷源端回流至热源端,以保持连续的物性循环。因为利用了工质的相变换热,使热管具备很多优点,如它的导热性、等温性比一般传热元件要好,而且冷热两侧面积可以任意改变,也可以进行较远距离的传热,对温度的控制度更好。
另一种常见热管为重力热管。与普通热管一样,利用工质的蒸发和冷凝且工质不需要外动力而自动循环来传递热量。但与普通热管不同之处是管内没有吸液芯,凝结液从冷凝段返回到蒸发段不是靠吸液芯所产生的毛细力,而是靠凝结液自身的重力,因此重力热管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蒸发段必须置于冷凝段的下方,才能使冷凝液靠自身重力返回到蒸发段。
近年来,随着热管技术的发展,以及各领域对不同温区热能利用要求的不断提高,通常所用的热管换热器越来越受到限制,而低温热管换热器的需求越来越多。并且,现有低温热管换热器中多以氨或氟利昂作为工作工质,氨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也不产生温室效应,但其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氨一旦泄露,对人和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而氟利昂不仅会造成温室效应,部分氟利昂还会破坏臭氧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低温热管换热器,此热管换热器不仅有着以往换热器导热性好、等温性好等优点,并且其工作介质二氧化碳属于自然工质,环境性能优良,二氧化碳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它对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其温室效应潜能极小(GWP=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低温热管换热器,包括上段换热外壳1,中段绝热外壳2和下段换热外壳3,所述上段换热外壳1和中断绝热外壳2之间设置有圆形隔断装置10,上段换热外壳1与下段换热外壳3经过外部的通道12相连接,通道12上设置有单向阀11,单向阀11允许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所述上段换热外壳1中设置有可以运动的活塞4,活塞4的圆周设置有活塞环5,上段换热外壳1内壁周向分布有耐磨涂层6和多孔结构介质层7;所述的耐磨涂层6覆盖在上段换热外壳1的内壁靠上位置,其表面分布有可促进气态二氧化碳形成固态晶核的成核剂,所述的多孔结构介质层7分布在上段换热外壳1内壁靠下的位置,活塞4的下部设置有高弹性薄膜层9,薄膜层9将活塞4和上段换热外壳的腔体完全隔开,上段换热外壳1的内壁上且活塞环5的行程末端位置处设置有能够开启隔断装置10的顶针机构8。
所述上段外壳1采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作,包括铝、不锈钢。
所述中断绝热外壳2由绝热材料制作。
所述下段换热外壳3由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作,包括铝、不锈钢。
所述的隔断装置10由两片可以开闭的圆形机构13和密封条14组成,且隔断装置10的上表面也覆盖有多孔结构介质层7。
所述的上段换热外壳1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70K~216K,下段换热外壳3的工作温度高于上段换热外壳1的工作温度。
所述的多孔结构介质层7的多孔结构内部吸附有N2、O2、或Ar。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所述热管换热器采用气-固两相换热原理,比起以往的某些以气-液两相换热为基础的换热器,其换热量更大。
第二,本发明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工作介质为二氧化碳,比起以往的热管换热器,二氧化碳属于自然工质,环境性能优良,对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极小(GWP=1),并且无毒无腐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隔断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做详细叙述。
参照图1,一种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低温热管换热器,包括上段换热外壳1,中段绝热外壳2和下段换热外壳3,所述上段换热外壳1和中断绝热外壳2之间设置有圆形隔断装置10,上段换热外壳1与下段换热外壳3经过外部的通道12相连接,通道12上设置有单向阀11,单向阀11允许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5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斜坡沟槽式平板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