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压力弹簧的预警式道路限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3639.6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7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龙 |
主分类号: | E01F13/02 | 分类号: | E01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弹簧 预警 道路 限高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限高架,尤其是一种含压力弹簧的预警式道路限高架。
背景技术:
当前的道路限高架都是固定的构体,一旦驾车者对自己所驾车辆的车高有所失察,就会发生盲闯限高架而导致车被限高卡住甚或撞倒限高架及车辆损毁继发道路瘫痪的系列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造就道路限高架对道路交通设施及车辆行车等的全方位保护功能,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压力弹簧的预警式道路限高架,其特征在于将限高架的门洞比现行道路限高架的门洞升高的同时在该限高架的横梁上增设一副示警装置;在该道路限高架横梁的送车侧正中区位水平设置一块托板,在托板的纵向中线经越的横梁上侧面处设置一只示警装置联接墩,该联接墩上附有与横梁纵长向平行的轴杆;示警装置是一个呈俯卧的“7”字形的构件,在接近“7”字形体收尾处的卧板下侧设有一只弹簧套杆,在“7”字形体起笔端内侧卧板上下侧面间设有一个与相关横梁上的联接墩配套的垂直穿通口,在该穿通口的两侧腔壁上设有与相关联接墩上轴杆相配套的串轴口,在“7”字形体的收尾端设有一块可以前后摆动的示警板;示警装置通过卧“7”字形体上的垂直穿通口套置于限高架横梁上的联接墩上并以其所附的轴杆串合,其卧“7”字形体的头端位于相关限高架的迎车侧且其底端低于本限高架横梁下侧面而距地面的高度等同于常规道路限高架门洞的高度。
本发明用如下方法实施:1.用常规材料制作限高架门框,门框的高度是将之装置于道路上时其横梁的下沿距地面高度比现行道路限高架门洞高度大20cm,在该门框横梁上的送车侧中心位置水平设置一块长30cm、宽10cm、上表面与门框横梁上侧面持平的托板,在托板的尾端上下面间设一个长3cm、宽2.1cm的垂直贯通口,在横梁顶面纵向中心点亦即托板纵向中线与横梁的交汇线处设置一块高15cm、横宽5cm、纵长10cm、与横梁呈十字形交错的联接墩,在该联接墩面向横梁纵向的立壁中垂线上距横梁上沿13cm处设置一根横贯立壁两面的可抽动轴杆;2.用坚硬的轻质材料制作一个立剖面呈俯卧“7”字形构件,该块体的总长40cm,其中“7”字形体的起端为一块高43cm、横宽10cm、厚5cm的垂立板体,“7”字形体的横卧板体长40cm、宽10cm、厚8cm,在该板体距尾端5cm处悬置一条长20cm、粗2cm的弹簧套杆,再在该板体垂立板体后侧中线上设置一个上下贯穿的纵长11cm、横宽5.5cm的穿通口,在穿通口两横面壁上打出一条与设于联接墩上的可抽动轴杆相配应的串轴孔;在“7”字形体卧板尾部的送车侧垂立面上联接一根长600cm、粗3cm的铝塑管,在该管的尾端设置一块可前后摆动的示警板,示警板横向长50cm、高50cm、厚1cm,示警装置通过俯卧式“7”字形块体头部的穿通口套于限高架门框横梁上所设的联接墩上并用轴杆串合。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是,当车身高出道路限高架20cm内的车辆闯入限高架内时,超高车体能将示警装置中呈俯卧“7”字形块体的头端抬起而驱使示警装置的铝塑管连同所悬示警板下垂向驾车者发出警告促使停车,在车辆闯禁时就不会发生架倒、车损、道路瘫痪等继发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道路限高架门框结构示意图;图2为示警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示警板效果图,图4为本发明组成状态示意图;图中,1是门框支柱,2是贯通口,3是联接墩,4是轴杆,5是卧“7”字形块体头端,6是弹簧套杆,7是串轴孔,8是示警装置杆子,9是示警板,10是压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将图2所示的示警装置通过其卧“7”字形块体前端的穿通口套置于图1所示的联接墩3上并用轴杆4串合,使卧“7”字形块体头端5的下侧面处于常规道路限高架门洞的高度,最后将一条长20cm、内径2cm、弹力为20kg的压力弹簧10套合于弹簧套杆6上并将弹簧套杆6的头端接插于贯通口2中,最后将图3所示的示警板9悬置于卧“7”字形块体的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龙,未经朱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3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循环冲击器内缸接头加工工艺
- 下一篇:升阻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实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