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变压器绕组端部局部过热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577597.5 | 申请日: | 2016-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7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郝丽花;张乃凡;姜敏;刘宏;田赟;杨虹;郭婷;白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8;H01F27/08 |
| 代理公司: |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绕组 局部 过热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的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绕组端部局部过热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在运行中,尤其是变压器的容量较大时,绕组端部在铁芯柱与铁轭连接的转角处磁密会较大,漏磁通也会较多,而漏磁通不仅会通过绕组端部的拉板和夹件引起涡流损耗,而且还会通过支撑件或转角附近积污物引起涡流损耗,因此,该处极易造成局部发热故障。现有的干式风冷方法是通过风冷系统对变压器尤其是变压器的线圈绕组进行冷却,但对上述的局部过热现象作用不大。目前,也有对变压器绕组端部采取局部磁屏蔽措来施预防其过热的,但由于屏蔽材立式密集堆积于绕组端部,会影响其散热,甚至反而会引发更大的涡流损耗,所以常采用硅钢片形成底面水平屏蔽面进行屏蔽,这样虽然能减少屏蔽面外的漏磁通,但在屏蔽面以内的变压器绕组端部(尤其是转角周围)的整个立体空间内仍会存在漏磁过热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绕组端部局部过热冷却装置,解决了变压器绕组端部局部过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干式变压器绕组端部局部过热冷却装置,包括干式变压器绕组铁芯,在干式变压器绕组铁芯的根部连接有铁轭,在干式变压器绕组铁芯的根部与铁轭的连接处卡接有左半环形托板和右半环形托板,左半环形托板与右半环形托板拼接成一环状抱箍,在左半环形托板的外圆上设置有左半环形通风筒,在右半环形托板的外圆上设置有右半环形通风筒,在左半环形通风筒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左半环形通风筒内侧出风口,在右半环形通风筒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右半环形通风筒内侧出风口,在左半环形托板的内圆上间隔地设置有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在两相邻的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之间设置有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在左半环形通风筒的顶面上设置有左半环形顶板,在右半环形通风筒的顶面上设置有右半环形顶板,在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的内侧面与两相邻的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之间设置有磁屏蔽内凹槽,在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的顶面与两相邻的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之间设置有契形通风凹槽。
在左半环形通风筒的入风口和右半环形通风筒的入风口上连接有鼓风机。
本发明是通过在干式变压器绕组端部设置间隔排列的长方体硅钢条,起到在三维立体空间既屏蔽漏磁又增加散热的作用,解决了三维立体空间全方位预防过热与立式密集堆积会造成不利于散热的矛盾。同时通过专门针对端部的风冷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绕组端部局部容易过热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干式变压器铁芯的配合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干式变压器绕组端部局部过热冷却装置,包括干式变压器绕组铁芯1,在干式变压器绕组铁芯1的根部连接有铁轭2,在干式变压器绕组铁芯1的根部与铁轭2的连接处卡接有左半环形托板3和右半环形托板4,左半环形托板3与右半环形托板4拼接成一环状抱箍,在左半环形托板3的外圆上设置有左半环形通风筒7,在右半环形托板4的外圆上设置有右半环形通风筒8,在左半环形通风筒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左半环形通风筒内侧出风口9,在右半环形通风筒8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右半环形通风筒内侧出风口10,在左半环形托板3的内圆上间隔地设置有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11,在两相邻的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11之间设置有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12,在左半环形通风筒7的顶面上设置有左半环形顶板5,在右半环形通风筒8的顶面上设置有右半环形顶板6,在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11的内侧面与两相邻的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12之间设置有磁屏蔽内凹槽13,在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12的顶面与两相邻的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11之间设置有契形通风凹槽14。
在左半环形通风筒7的入风口和右半环形通风筒8的入风口上连接有鼓风机。
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12的上顶面为近变压器铁芯端高而远变压器铁芯端低的斜切面,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范围为25°- 30°,既减少了近变压器铁芯处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漏磁进入端部结构件的几率,在与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11间隔排列后,整体表面积增大,增大了散热面积。平顶梯形立式柱状硅钢块11的高度与斜顶梯形卧式柱状硅钢块12的最高处的高度相同。左半环形托板3与右半环形托板4组成环形底托板,左半环形顶板5与右半环形顶板6组成环形顶板,在环形底托板与环形顶板之间所设置的磁屏蔽内凹槽13有效增大了散热面积,在环形底托板与环形顶板之间所设置的契形通风凹槽14有效增大了散热面积。环形底托板和环形顶板均为低导磁并表面绝缘的钢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7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剪力墙专用套管
- 下一篇:用于狭窄空间内施工的模板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