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76031.0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7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山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邦特生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2/08 | 分类号: | D01F2/08;D01D1/02;D01D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吕翠莲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荷 改性 纤维素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纤维素纤维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规粘胶纤维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最大品种,其纤维及其后续织物具有吸湿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特点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纺织品的功能性指标越来越重视,希望现有的纤维素纤维纺织品向差别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申请号为20081002506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薄荷粘胶纤维生产工艺方法,首先将薄荷秸秆进行传统的浆粕制造,然后利用传统的粘胶纤维黄化工艺进行薄荷粘胶纤维的制造。
因薄荷的有效成分基本为黄酮类、酚类、醇类以及有机酸类,而传统的制浆及黄化纺丝工艺是提纯甲种纤维素的过程,不对薄荷提取物进行处理,而使得薄荷酮直接暴露在强酸、强碱及高温蒸煮等环境势必会造成大部分有效物质的分解流失,大大影响了成品纤维的抗抑菌功能。
薄荷提取物溶液同粘胶原液混合后还要经过脱泡、熟成、过滤等工序,纺丝之前薄荷提取物与强碱性的粘胶液过早接触,不对薄荷提取物进行处理,直接造成大量的有效物质在强碱性条件下分解流失,为了保证抗抑菌效果,上述专利采用了高加入量的方式来弥补流失:添加量为粘胶纺丝原液质量的1%-10%,粘胶纤维原液,其纤维质量分数为5%-15%,折算后对甲纤的加入量巨大,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虽然工艺是可行的但却较难实现大批量生产。另外该生产方法在后处理过程中进行了酸洗造成了纤维中薄荷有效成分的二次流失,而未进行脱硫处理,造成了成品纤维的残硫量较高。
申请号为200910183278.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薄荷纤维的生产工艺;申请号为200910183279.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炭薄荷纤维的生产工艺,都是在碱纤维素黄化结束后加入薄荷与粘胶液共混,通过溶解、熟成、脱泡等一系列工艺方法进行纤维的制造,同样存在薄荷物质不经过处理,强碱性及氧化环境过多的破坏薄荷有效物质,造成成品纤维有效物质流失的问题。
综合目前国内外所公开的薄荷粘胶纤维的生产技术,无论是利用薄荷秸秆制浆或通过向粘胶液中添加薄荷物质来生产薄荷粘胶纤维,不对薄荷物质进行处理,基本上都存在强酸、强碱以及高温等问题造成薄荷有效物质的分解流失问题,不但影响到了薄荷纤维的品质,丧失薄荷清香气味,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本发明制备的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中含有天然薄荷植物萃取的薄荷酮,具有接触凉感系数高、隔热效果好的优点,同时亚磷酸酯稳定剂的存在避免了纤维在下游染整过程中氧化剂类物质对薄荷酮有效物质的破坏;
2、本发明制备的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其断裂强度及勾结强度尤为突出;纯纺纱线缩水率较为合理,成品织物尺寸稳定性良好,解决了纤维素纤维类易缩水的问题;
3、本发明制备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同时纤维的防螨、防霉效果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4、本发明制备纤维的过程中,大大降低酸浴调配成本和酸浴废水排放量;
5、本发明制备的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缓解精神压力;
6、本发明制备的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还具有一定的发射远红外线特性,远红外法向发射率达92.5%(100℃)。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薄荷酮。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一种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薄荷酮含量为2.0-4.2%。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纤维干断裂强度为2.25-3.88cN/dtex;湿断裂强度为2.25-3.12cN/dtex;纯纺纱线缩水率0.50-1.0%;钩接强力1.60-1.80cN/dtex。
一种薄荷酮改性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液制备步骤;所述稳定液制备步骤,包括:将浓度为60-65%的乙醇溶液,加热至60-65℃;将制备的缓冲组份,在搅拌条件下,快速加入乙醇溶液中,经紫外线照射和超声处理制得稳定液。
所述缓冲组份,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份:20-50份纺丝粘胶原液、0.5-1.5份天然保护剂、20-30份薄荷酮、0.6-1.8槐豆胶、0.3-1.3份亚磷酸酯稳定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邦特生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邦特生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60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