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75084.0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5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尹跃超;吕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枸杞 浸提液 制备 纳米 颗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材料是指颗粒粒径在100nm以下的材料,其中由金属元素金组成的纳米颗粒材料,即纳米金颗粒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催化性能,在多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发现,纳米金颗粒经表面修饰后可以制备得到纳米金标记物,并且该纳米金标记物仍具有与纳米金颗粒相似的光谱学性质,利用纳米金颗粒的这一特性,可以将纳米金颗粒制备成生物探针,对被标记物进行探测。因此,纳米金颗粒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类,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主要是指将固体金(块状或粉末状)用物理方法制成纳米级颗粒,例如机械研磨法、气相法、金属蒸汽溶剂化法、激光烧蚀法等。这些方法对设备的要求高,因而制备成本也较高,并且对颗粒形貌的调控能力较差。
化学法是指用适当的化学反应制备纳米颗粒,例如气象沉淀法、液相还原法、电解法等。化学法可以较好地对颗粒的形貌实现调控,并且不依赖于大型设备,灵活性高。但这些化学方法中,通常需要引入化学试剂来作为还原剂或分散剂,这些化学试剂几乎都具有毒性,不仅有污染环境的风险,也容易残留在颗粒上,使制备得到的纳米金颗粒不适于在医药生物领域中应用。
因此,纳米金颗粒的绿色合成方法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该类方法主要利用酶、生物小分子及植物提取液等作为还原剂。相比而言,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利用植物提取液制备纳米金的方法更具开发潜力。迄今为止,已发现可利用的植物种类较少,包括西柚、天竺葵和藤茶等,尚未见选用枸杞来合成纳米金颗粒。枸杞在中国分布广泛,用枸杞果实制备的干枸杞易于储藏,价格低廉且无毒。通过普通的浸泡法可快速获取干枸杞的提取液,其操作简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枸杞清洗后用去离子水浸提,得到枸杞浸提液;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枸杞浸提液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一定时间,将氯金酸溶液加入枸杞浸提液中形成反应体系,并通过调整氯金酸溶液的加入量对该反应体系的pH进行调节,使反应体系的pH在4.0~5.5之间,保持反应体系处于沸腾状态,反应2分钟~60分钟,得到反应液;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反应液离心分离,得到沉淀物,将该沉淀物干燥后即得纳米金颗粒。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中,步骤一中,浸提的方法为,将枸杞与去离子水按照0.01g:1ml~0.07g:1ml的比例混合,常温浸泡0.5小时~2小时,过滤后得到滤液,将该滤液离心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即为枸杞浸提液。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中,步骤二中,氯金酸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氯金酸晶体溶于去离子水,制备得到氯金酸溶液,其中氯金酸的浓度为0.05mol/L~0.12mol/L。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中,步骤二中,一定时间为5分钟~20分钟。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其中,步骤二中,反应体系的pH在4.5~5.5之间。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枸杞浸提液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由于利用枸杞提取液代替化学试剂来合成纳米金颗粒,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避免化学试剂在纳米金颗粒表面的残留。基于该法合成的纳米金颗粒更适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此外,通过调整氯金酸的加入量能够对反应体系的pH实现调节,从而对反应得到的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实现调控,使得到的纳米金颗粒粒径在50nm以下,符合在实际应用中对纳米金颗粒的粒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反应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后获取的反应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反应时间为2分钟时所得到的纳米金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反应时间为2分钟时所得到的纳米金的X-射线衍射谱(XRD)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反应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后获取的反应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5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