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体锻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71523.0 | 申请日: | 2016-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9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姜星智;张晓松;施建忠;李军;穆剑菲;苏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昆仑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1/24 |
代理公司: | 32212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尤天珍 |
地址: | 2153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体 锻造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体锻造模具,包括冲头、下模子件和定位件,至少两个下模子件拼接形成下模,各个下模子件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形成内凹结构,各个下模子件的内凹结构对接形成与待锻造阀体外形一致的型腔,型腔上端形成开口,定位件能够保持各个下模子保持稳定的拼接状态,件冲头纵向能够升降的定位于下模上端,且冲头恰能够沿下模型腔开口伸入下模型腔内,本发明既能在最终零件上保留比较完整的锻造流线,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又能节省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通结构阀体制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阀体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阀体锻件广泛应用于石油、核电等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阀体在工作过程中内部承受高压,阀体传统的加工方法为自由锻加工方法,自由锻是属于比较粗犷的热成型方式,其特点是打出大致轮廓,自由锻锻件比较笨重,且形状不规则,后续需要进行大量的机机加工,机加工时,原材料浪费严重,内孔无法挤出,生产效率低,产品内部无法保留较连续的锻造流线,机械性能差,因此,自由锻件的非连续金属组织的机械性能已慢慢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使用要求,目前也有采用开式模锻的加工方法,然而,由于其需要经过自由锻制坯,工序繁琐,锻造时产生大飞边,浪费原材料,又需要增加切边工序,也无法压制成型内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体锻造模具,该阀体锻造模具能够实现阀体挤压成型并顺利脱模,成型的阀体的机械性能高,节省原材料。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体锻造模具,包括冲头、下模子件和定位件,至少两个下模子件拼接形成下模,各个下模子件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形成内凹结构,各个下模子件的内凹结构对接形成与待锻造阀体外形一致的型腔,型腔上端形成开口,定位件能够保持各个下模子件保持稳定的拼接状态,冲头纵向能够升降的定位于下模上端,且冲头恰能够沿下模型腔开口伸入下模型腔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子件为两个,两个下模子件沿阀体纵向中分面对接,两个下模子件分别能够朝向远离阀体纵向中分面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为一个整体外圈,整体外圈套设于下模圆周外侧,所述整体外圈与下模纵向能够相对滑动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整体外圈内侧形成下端尺寸小于上端尺寸的漏斗状结构,下模外侧壁形成与整体外圈内侧漏斗状结构匹配的斜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整体外圈内侧上端部形成一端尺寸不变的竖直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头下端形成一段直径内缩的内孔成型段,该内孔成型段恰与待挤压阀体内竖直孔直径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用分体式下模,并采用定位件将下模子件进行固定连接使其保持稳定的拼接状态,阀体通过冲头挤压成型,成型后,定位件与下模子件分离后, 下模子件分开实现脱模,产品脱模顺利,还可以在锻件挤压成型的同时挤出竖直内孔,不产生飞边,既能在最终零件上保留比较完整的锻造流线,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又能节省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阀体立体图;
图2为阀体结构原理剖视图;
图3为采用自由锻方式成型的锻件立体图;
图4为采用自由锻方式成型的锻件主视图;
图5采用开式模锻方式成型的锻件立体图;
图6采用开式模锻方式成型的锻件主视图;
图7采用本发明进行挤压前状态图;
图8采用本发明进行挤压成型后状态图;
图9采用本发明脱模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昆仑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昆仑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1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钻的钻夹头
- 下一篇:一种车轮数控立车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