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前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及转向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70883.9 | 申请日: | 2016-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9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庆华 |
主分类号: | B60G15/02 | 分类号: | B60G15/02;B62D3/02;B62D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11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前轮 可正立 跳动 独立 悬架 机构 转向 |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四轮及四轮以上机动车使用的轮悬架机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机动车前轮悬架支撑在轮胎和车身之间,能够缓和不平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衰减因此产生的左右上下方向的倾斜晃动和震动,即缓震作用,来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减小冲击力对车辆的磨损。前轮悬架机构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独立悬架、半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相对于半独立和非独立悬架,由于其左右车轮能够单独跳动,互不相干,所以其行驶的稳定性、缓震性、舒适性较好,是现轿车中大多数采用的悬架方式,但现轿车用的独立悬架结构复杂,载重相对较小,且车轮的跳动都会改变其最初直立的状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前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能够达到较好的缓震,减小侧倾的独立悬架机构,且相对载重量较大,又能实现车轮的正立跳动,又不改变其最初直立的状态,其转向机构是为这悬架而特定设置的。
(0004)为解决传统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机动前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及转向机构,其悬架机构包括车身架、悬挂架,所述车身架用于架设车身,所述悬挂架是由前桥架、减震装置、弹簧钢板总成、前平叉、扭转架、车轮等组成的,所述前桥架的左右两边上端分别设有轴杆,所述扭转架的上连接端分别通过轴承套设在轴杆上,扭转架的下连接端也是通过轴承套设在前平叉的前端,前平叉的后端架设车轮,前平叉和扭转架之间架设减震装置,所述弹簧钢板总成是用U形钢板扣扣住在前桥架上,其前后两端是锁住在车身架上的。
(0005)所述转向机构是由方向盘、上万向节、下万向节、小链轮、大链轮、链条、旋转架、滑轮、升降轴、伸缩轴、伸缩轴外套、拉力弹簧、双孔平片、三点位轴承外套连接体、横向拉杆、纵向扭杆、上位调整轴杆外套、中位调整轴杆外套、下位调整螺丝等组成的,所述方向盘带动上万向节,从而带动下万向节,从而带动小链轮,从而带动链条,从而带动大链轮,从而带动旋转架,从而带动滑轮,从而带动升降轴,从而带动双孔平片,从而带动三点位轴承外套连接体,从而带动纵向扭杆,从而带动横向拉杆,从而带动扭转架,从而带动架设车轮的前平叉。
(0006)所述前桥架是通过纵向和侧向加固的,这样都能接受来自纵向和侧向的扭力和垂直重力,而不易变形失效。
(0007)所述扭转架是通过包含由圆弧形状而设立的,其宽面是用凹形状设立的,这样既能减轻重量又能增强拉力和接受垂直重力等。
(0008)在所述旋转架的上下方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四对滑轮,这上方和下方的滑轮为90°夹角,滑轮在所述升降轴上下滑动,升降轴是由长方体构成的,这样既能上下滑动又能左右旋转。
(0009)所述伸缩轴外套是固定在旋转架上的,其中套设有所述伸缩轴,伸缩轴的下端锁住拉力弹簧的上端,而拉力弹簧的下端是锁住在所述升降轴的下方,当升降轴往下越过空载位时拉力弹簧伸长,拉力弹簧也可以把升降轴拉回空载位,当升降轴往上越过空载位时,拉力弹簧也可以把伸缩轴往上顶起,伸缩轴外套可以限制伸缩轴的自由行程,这样既能满足伸缩轴上下滑动又能满足左右转动的需求。
(0010)所述三点位轴承外套连接体是由三个点位的轴承外套组成的,其下方两个轴承位是相互平行而又处于同一直线,其中间位是用于夹住所述纵向扭杆的后端上方轴承外套,三点位轴承外套上方的一个轴承位位于下方两个轴承位的中央位置,而又与它们为90°夹角,而被两片双孔平片的下端所夹住,双孔平片的上端夹住升降轴的下端轴承外套,这样设计使得升降轴相对于前桥架能前后摆动,而又能自己左右转动又满足前桥架的上下摆动要求。
(0011)锁住纵向扭杆的前端设置轴承外套与所述横向拉杆的下端轴杆相套住,其后端的上方部位设置一个轴承外套,被所述三点位轴承外套的下方两个轴承外套所夹住,其后端的下方部位设置一个轴承外套用于锁住在前桥架上,这上下方的两个轴承外套为90°夹角。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对相对轿车使用的独立悬架机构,本发明的结构较为简单,车两侧的前轮分别通过前平叉与扭转架相连,而前平叉又是通过轴承与扭转架可转动的连接,并且两前平叉与扭转架之间分别设置减震装置,因此可以看出两前轮是以独立悬架方式架设的,其行驶时一侧的车轮跳动不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车轮的跳动又可实现不改变其最初直立状态,又可相对增加载重量和提高车轮的跳动幅度,前轮和后轮的减震装置也可以实现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庆华,未经郑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0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