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4439.6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1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10;F28F9/26;F28F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第一、第二换热芯体,第一换热芯体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第二换热芯体包括第五孔道、第六孔道、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第一、第二孔道连通形成第一流体通道的一部分,第三、第四孔道连通、第七、第八孔道连通形成第二流体通道的一部分,第五、第六孔道连通形成第三流体通道的一部分,第一接口与第一孔道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孔道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三孔道连通,第五接口与第五孔道连通,第六接口与第六孔道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七孔道或第四孔道或第八孔道连通。本发明设置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可实现三种流体的热交换,不仅简化管路布置,而且换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电池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加热或冷却,以使电池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电池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因此环境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冷却系统对电池进行冷却,冷却系统中充注有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实现电池的降温。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也需要进行冷却,因此发动机也需要冷却系统进行冷却。
现有车辆中通常使用板式换热器对冷却液加热或冷却,而板式换热器与其他部件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且分开安装到车辆上,占用空间较大,在冷却系统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却液的循环时,各板式换热器独立与车辆安装固定,且相互间都需要使用管路连接,占用空间大,且需要很多管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管路布置、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芯体、第二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设置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第二换热芯体设置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设置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至少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至少包括第五孔道、第六孔道、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孔道与所述第四孔道连通,所述第七孔道与所述第八孔道连通,所述第三孔道、第四孔道、第七孔道、第八孔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五孔道与所述第六孔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三流体通道的一部分;其中,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第三流体通道相互隔离;
所述换热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孔道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五孔道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六孔道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七孔道连通或者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四孔道连通或者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八孔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五接口、第六接口位于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可实现三种流体的热交换,不仅简化管路布置,而且换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换热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换热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换热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换热组件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换热组件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换热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换热组件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换热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4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智能建筑的集中式居民厨余垃圾环保回收装置
- 下一篇:内置式组合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