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模壳的模具和模壳制造生产线和模壳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62443.9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8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志强 |
主分类号: | B28B7/10 | 分类号: | B28B7/10;B28B13/02;B28B11/24;B28B13/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模具 生产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模壳的模具和模壳制造生产线和模壳制造方法,属于模壳制造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模壳,凡是胶结材料制作的模壳,主要是使用菱镁水泥或普通水泥为原料制作的模壳,主要是人工使用模具将原料涂抹在模具上,使模壳成型,手工制作会造成人工成本高,且人工生产的模壳非常的粗糙,厚薄不均匀,产品破损率高,非常影响模壳的销售,而且在制作时,物料会造成大量的物料浪费及物料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模壳的模具和模壳制造生产线和模壳制造方法,人工成本低,厚薄均匀,破损率低,方便销售,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所述的制造模壳的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安装到外模内后,内模与外模之间的空间形成模腔,外模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模壳边缘制作部分,内模顶部向内收缩形成限位拐角,且内模与外模向外延伸形成接料口,内模顶部设有钢梁,外模外侧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上铰接有挂扣,挂扣上设有紧固螺栓,挂扣扣在钢梁上,并通过紧固螺栓实现锁紧、固定。
所述的制造模壳的模具,内模底部设有穿孔,穿孔内设有底部限位销,限定模壳底部厚度,外模侧壁上设有穿孔,穿孔内设有侧壁限位销,限定模壳侧壁厚度。
所述的制造模壳的模具,外模外表面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侧壁限位销连接,有动力装置带动侧壁限位销移动。
所述的制造模壳的模具,外模底部设有卸料装置,卸料装置设有卸料板、连接杆、导向装置和限位套,卸料板底部设有穿过外模和导向装置的连接杆,连接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位于限位套内,限位套套在导向装置上。
所述的制造模壳的模具,外模和内模的侧壁为倾斜的。
所述的制造模壳的模具,边缘制作部分的侧边上装有塑形件。
所述的模壳制造生产线,设有加料区域、晾干区域和卸料区域,外模上设有滚轮,可移动于加料区域、晾干区域和卸料区域之间,加料区域设有模壳原料混合机,混合机的出料口通过定量调节阀连接到计量机构,计量机构的出料口通过加料嘴向接料口内加料,料浆通过接料口进入外模和内模之间的模腔,加料区域设有给外模提供振动的振动装置,卸料区域包括吊车和顶升装置,吊车在上方对钢梁进行吊装,顶升装置在下方对卸料装置进行顶升,使卸料装置进行卸料。
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钢梁的两端设有连接内模与模壳的吊杆,具体方法为:
(1)使用吊车钩住钢梁,将内模提起;
(2)通过调节内模底部的底部限位销,调节内模和外模底部之间的距离;
(3)在外模内表面和内模外表面涂覆隔离剂并在外表面内侧铺加强网;
(4)使用吊车将内模放入外模中,并通过侧壁限位销进行调节内模和外模侧壁间的距离;
(5)将挂扣旋转并挂在钢梁端部,旋紧紧固螺栓,使挂扣扣紧钢梁,实现内模和外模组合成成型模;
(6)将成型模移动到加料区域,使用加料装置通过接料口向内模与外模之间的模腔中加入制作模壳的原料,直至原料加至限位拐角处停止加料,加料过程中,使用振动装置对外模进行振动;
(7)使用刮板对原料顶部进行刮平处理,侧壁限位销缩回;
(8)将成型模移动到晾干区域,使模腔内的原料进行养护、晾干;
(9)将成型模吊运到卸料区域,并放在顶升装置上;
(10)松开紧固螺栓,将挂扣取下;
(11)通过顶升装置顶升卸料装置,使卸料装置将粘在外模上的模壳脱离;
(12)使用吊车钩住钢梁,将内模及模壳提起并离开外模;
(13)松开将模壳与内模连接在一起的吊杆;
(14)松开吊杆,并将模壳从内模上取下;
(15)将模壳上的塑形件及吊杆取下,并分别挂在外模和钢梁上。
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当模壳与外模和内模脱离时产生的边角碎屑,可以及时清理,并放入下一个生产的内模与外模之间作为原料。
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外模底部设有加料口,将内模顶部的钢梁卸掉,将内模倒扣在底板上,并将内模固定在底板上,将外模扣在内模上,且外模口扣在底板上,将原料从外模底部的加料口加入,使原料流入外模与内模之间,待晾干后,通过卸料装置卸下模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志强,未经邹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24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