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水油井井口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1303.X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4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董鹏敏;田宝;韩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8 | 分类号: | G01N33/28;G01N1/28;G01F23/64;B01D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水 油井 井口 含水率 在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油生产销售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含水油井井口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业中,原油含水率是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它可以预测油井水位,油层位置;对原油产量和开采价值进行估计,预测采出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开采方案,预测油井的开发寿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对于原油的开采,集输,脱水,计量,销售,炼化等产生重大影响,油田生产中需要准确及时的了解原油含水率情况,通过原油含水率来估计油井的工作状态,预计油井产量,提高油田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重要作用。但是生产出的原油基本都是由固,液,气组成的三相流,这对原油含水率测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测得数据失真程度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含水油井井口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将三相流对含水率测量影响最大的气相流分离出去,使含水率传感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两相流中进行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精度,以满足油田实际生产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含水油井井口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包括分离腔4,分离腔4的下部设置有混合液进液口2,顶部设置气相流出口3,底部设置分离液出口9,通过重力和管道压力,使分离液流出,分离腔4中设置有浮球7,气相流出口3和分离液出口9均与输油管道12相连接,其中分离液出口9与输油管道12的连接管路上设置含水率检测传感器10;目的在于减小气相流对含水率传感器的检测的干扰。分离后的气体和分离后经过含水率检测传感器10检测后的分离液再次送回输油管道12,可避免环境污染。
三相流从混合液进口2进入,对含水率测量影响最大的气相流从气相流出口3分离出去,从而使含水率检测传感器10处于相对稳定的检测环境。
所述分离腔4包含上部的气仓5和液仓6,在分离过程中,增加分效率,浮球7增加浮动空间,避免堵塞混合液进口2。浮球7根据液位不同,上下浮动,使出液端口8出现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达到确保无气体排出。
所述分离腔4为大空间设计,分离腔4腔体体积与三相流从混合液进口2通径d(单位mm)关系为:L腔=3.1x104d(单位mm3);气仓5设计为大容量,气仓体积与三相流从混合液进口2通径d(单位mm)关系为:L气=9.5x103d(单位mm3),在大量进液时使浮球7上浮,防止因进液过多导致混合液进口(2)被浮球7堵塞。
所述气相流出口3设计为小口径,气相流出口3口径d气(单位mm)与三相流从混合液进口2通径d(单位mm)关系为:d=0.5d气确保气相流流经气相返回管道11进入输油管道12的运动。
所述混合液进口2处设置开口型流线滑坡1,让混合三相流自然进入分离腔4,减小流体对设备的破坏。
所述浮球7的直径D(单位mm)与三相流从混合液进口2通径d(单位mm)关系为:D=1.6d,分离腔4内径d腔(单位mm)与三相流从混合液进口2通径d(单位mm)关系为:d腔=1.8d,满足进液出液同等速率。
所述分离液出口9为斜出口,向下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混合液流入分离腔,液体会在腔体内存在一段时间,增加了气液分离效率。
2.混合液进口处设计为流线型,减少了液体在进分离仓时候的冲击,加大设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
3.浮球采用抗腐蚀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杜绝材料对进液的污染的同时,增加了设备使用寿命。
4.浮球和出液端口配合,根据不同进液量可以控制出液速率。
5.气相流出口设计为小口径,确保气相流流经气相返回管道的运动。
6.浮球与分离腔腔壁成一定间隙,控制通流面积,确保分离效率。
7.做到了绿色分离,整个过程中无污染分离物最终回到输油管线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13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