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功能性添加剂的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4288.6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3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温兆银;谷穗;靳俊;王清松;钱荣;卓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添加剂 电池 电解液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功能性添加剂的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应用,包括锂盐、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有机硫化物R1‑Si‑R2或/和无机硫化物MxSy;以所述电解液的总体积为基准,所述添加剂的总摩尔浓度为0.001~20 mol/L。本发明使用含S化合物作为锂硫电池电解液的功能性添加剂,直接与活性物质反应,有效抑制电解液中多硫离子的穿梭,提高电池的容量稳定性,改善电池长循环性能,方法简单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领域,本发明具体涉及含S化合物作为锂硫电池电解液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关注的焦点。当下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以及随之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极为迫切。因此,对高能量密度电化学储能及转换装置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传统锂二次电池由于插层正极材料的自身缺陷,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不同于插脱嵌机理的转化反应电池,为电池的高容量和能量密度提供了更多可能,如锂硫电池,硫正极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分别高达1675mAh/g和2600Wh/KG,且硫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环保无污染,是新一代锂二次电池的重点研究对象。
锂硫电池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仍未达到商业化水平。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单质硫会转化为高活性的多硫化锂,溶解在电解液中,在正极与负极之间迁移,不但降低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还与电极发生反应,腐蚀金属锂,沉积的不导电性产物破坏电极结构,严重影响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容量稳定性。目前对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正极部分,通过微结构的设计和化学键合的吸附,可以有效抑制多硫化锂的穿梭反应。但这样一方面造成硫载量不高,另一方面还需要复杂的电极材料设计,不利于锂硫电池的应用推广。在电解液中引入添加剂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式来实现电池性能的大幅提升。Mikhaylik发明的专利中通过在电解液里加入含N-O类添加剂,可以有效缓解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保护金属锂负极,提高电池库伦效率(Y.V.Mikhaylik,US Patent,US20080187840)。但是,电池的容量稳定性和循环性能并不好,且电池的工作条件受限于添加剂的分解电压。LiFSI引入电解液中能够在电极表面成膜抑制副反应对电极的腐蚀,从而提高电池性能(H.Kim,etl.Adv.Energy Mater,2015,5.)。然而电池的性能数据是在60℃测试所得,且锂盐的浓度远高于正常范围。其他添加剂如P2S5(Z.Lin,etl.Adv.Funct.Mater.,2013,23,1064-1069.)、氟醚(N.Azimi,etl.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5.)等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穿梭效应,但是电池的长循环稳定性能仍然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穿梭效应、提高库伦效率的同时,又能提高电池的容量稳定性和循环性能的新的锂硫电池电解液。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功能性添加剂的锂硫电池电解液,包括锂盐、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为有机硫化物R1-Si-R2或/和无机硫化物MxSy;
所述有机硫化物R1-Si-R2中R1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3~10的环烷基和碳原子数6~20的芳烷基中的至少一种,i值范围为3~10,R2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3~10的环烷基和碳原子数6~20的芳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无机硫化物MxSy中M为C、Fe、Cu、Ni、Co和Mo中的至少一种,其中1≤x≤8,1≤y≤8;
以所述电解液的总体积为基准,所述添加剂的总摩尔浓度为0.001~20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542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锦棉混纺织物的深色染色工艺
- 下一篇:一种纸制品破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