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3404.2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8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苏桂发;胡伟伟;潘成学;张国海;袁静梅;朱海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A61K31/437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5117 | 代理人: | 戴燕桃,巢雄辉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拓扑异构酶I的毒化剂,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具有很好的靶向拓扑异构酶I的抗肿瘤新药研发前景,最早报道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的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Lavoie,Edmond J.课题组,他们自2002年就开始报道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了许多论文,并申请了许多专利(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2),12(22),3333-3336;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3),11(9),2061-2073;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3),46(11),2254-2257;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4),12(13),3731-3742;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5),48(3),792-804;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8),18(12),3570-3572;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8),16(20),9295-9301;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9),44(4),1471-1476;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9),44(9),3433-3438.WO 2003041653;WO 2003041660;WO 2004014906;WO 2004014918;WO 2010088544;WO 2010127360;WO 2010127363;WO 2012015875;WO 2012015901)。
现有的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Scheme 1)为:
2013年,法国Desbois,Nicolas课题组又报道了这类化合物与铂离子的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3),69,719-727)。
虽然目前为止已经有以上文献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报道,但他们采用的合成路线都是是从中间体2开始(Scheme 1),中间体2的合成一般以芳醛为原料,经硝化、醛基与甲基格氏试剂的反应、醇的氧化、硝基的还原、邻氨基芳乙酮跟甲酸酯环化成喹啉酮及喹啉酮与三氯氧磷的作用等5-6步反应,步骤非常繁琐。另外其合成所需要的另一个原料邻碘(溴)芳甲酸4也不太容易得到,限制了产物的取代基R1,R2及R3多样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肿瘤功效的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具有通式(I)的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
其中,其中,R1a独立地选自-H、-CH3O,R1b为-CH3O;
当R2a为-Cl时,R2b和R2c均为-H;当R2b为-Cl时,R2a和R2c均为-H;当R2c独立地选自-F、-Cl、-Br、-CH3、-CH3O、-CF3时,R2a和R2b为-H;
R3为(CH2)2N(CH3)2或(CH2)3N(CH3)2。
制备具有通式(I)的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53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