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造纸法再造烟叶疏松度和柔韧性的起皱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9835.1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2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郭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4 | 分类号: | A24B3/14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造纸 再造 烟叶 疏松 柔韧性 起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法再造烟叶抄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造纸法再造烟叶(也称“烟草薄片”)是利用卷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烟梗、碎烟叶(末)和废弃烟叶采用造纸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的具有高经济附加值及特殊使用功能特征的烟用产品,其疏松度、柔软性和品质好于稠浆法再造烟叶和辊压法再造烟叶。但是,目前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由于受浆料打浆度、压榨强度等过程因素影响,仍存在产品密实,疏松度、柔软性差,填充值低,总体使用品质不高等问题,特别在高速抄造情况下,问题更为突出,难以满足卷烟降焦减害、降低CO释放量、调节烟气风格、降低卷烟企业生产成本等日益提高的需要,严重制约在卷烟配方中的添加比例的提高及其后续发展,有待寻求一种经济实用、能够减轻或消除浆料质量和压榨等因素导致的纤维组织结构过于密实等不利影响,在抄造过程中可调节提高产品疏松度、柔软性的方法。
造纸法再造烟叶抄造总体可分为涂布前片基(也称基片)抄造和涂布后半成品抄造两大过程。涂布前片基抄造是指将造纸法再造烟叶纸浆浆料上网成型,经过压榨、干燥,不进行涂布工序处理浸渍吸收带有烟草成分的涂布液前的纸形物的形成过程;涂布后半成品抄造是指片基经涂布工序成为造纸法再造烟叶半成品后进行干燥、切片(丝)处理的过程。涂布前的片基要求本体疏松、有良好的吸水性,以利后续涂布工艺涂布液的充分浸透吸收;涂布后的半成品要求保持良好的疏松度、柔软性,为成品拥有较高的填充值和使用品质提供有利的条件。现有技术主要依靠降低浆料打浆度、减小压榨强度(少压、轻压)等方法调控片基疏松度及柔软性,如采用浆料多层上网、斜网成型等,一定程度上有益改善产品的疏松度及柔软性,但调控空间小、耗水量大、成本高。
为提高再造烟叶产品的疏松度和柔软性,本世纪初,国内有关单位对再造烟叶起皱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生产和使用效果。如高彤等《实现加纤起皱功能的新型辊压法烟草薄片生产线》(《烟草科技》)2000年06期)、张彩云等《辊压法烟草薄片加纤方法的研究》(《烟草科技》2001年第11期)、刘乃云等《辊压法皱纹烟草薄片的试验研究》(《烟草科技》2002年01期)、王迪汗等《辊压法再造烟叶起皱工艺研究》(《烟草科技》2006年05期)、许日鹏等《烟草薄片的开发与应用》(《上海造纸》第39卷第5期)等。这些文献公开的技术内容均针对辊压法再造烟叶产品,不能用于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的起皱。
中国专利01114563公开了一种造纸法生产再生烟叶薄片的工艺,该专利只笼统提到按常规造纸、起皱工艺进行造纸、起皱,然后再进行涂布,未清楚地披露如何根据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抄造特点,确定起皱的具体工艺和技术条件,从而达到真正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疏松度和柔软性的目的。而实际生产中,如果不针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抄造特点,只按常规的造纸、起皱工艺进行造纸、起皱,不可能得到疏松度和柔软性理想的起皱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调节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疏松度和柔软性,以提升产品填充值和内在品质的造纸法再造烟叶起皱抄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升造纸法再造烟叶疏松度和柔韧性的起皱抄造方法,该方法是将造纸法再造烟叶片基在涂布前进行起皱处理,经涂布后得到造纸法再造烟叶半成品,再将造纸法再造烟叶半成品进行第二次起皱处理,得到二次起皱造纸法再造烟叶;按照所述方法设置二次起皱造纸法再造烟叶的造纸法再造烟叶起皱抄造生产线,所述生产线为下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9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烟卷接机组气压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供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