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智能电子锁芯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546253.8 | 申请日: | 2016-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雷;施艳艳;赵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15/16;E05B45/06;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41107 | 代理人: | 路宽 |
| 地址: | 453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智能 电子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锁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智能电子锁芯。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是基于人的指纹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技术,指纹由于其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一几乎成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代名词,并且广泛应用于门禁装置,办公室考勤装置,手机密码设置等领域,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有效的防范了被盗窃事故的发生。目前钥匙仍仍然是锁具开锁的主要工具。新型的门禁装置是由的指纹识别装置识别度不高,安全性较低,且设有门把手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指纹识别智能电子锁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指纹识别智能电子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和第一磁体,所述锁芯主体和第一磁体分别设在主门体上和门框上,所述门框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在凹槽内,所述主门体的内部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有第一转换装置,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二磁体,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有第二转换装置,所述第一转换装置和第二转换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的一侧连接有指纹识别装置,所述主门体内部设有电池,所述处理装置和第二转换装置均与电池连接,所述处理装置内部设有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为防磁材料。
优选的,所述电池上设有USB接口和低电量报警器装置。
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的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与用户移动设备端的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相配合,且用户移动设备端内设有指纹识别系统
本发明中,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使得指纹识别智能电子锁芯更安全,解决了传统防盗门带有门把手不美观的现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指纹识别智能电子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门体、2门框、3第一磁体、4保护壳、5第一转换装置、6第二磁体、7第二转换装置、8处理装置、9电池、10指纹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指纹识别智能电子锁芯,锁芯主体和第一磁体3,所述锁芯主体和第一磁体3分别设在主门体1和门框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2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第一磁体3,所述第一磁体3固定在凹槽内,主门体1的内部设有保护壳4,保护壳4为防磁材料,保护壳4的内部设有第一转换装置5,第一转换装置5的一侧设有第二磁体6,第一转换装置5、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6相配合,保护壳4的内部设有第二转换装置7,第一转换装置5和第二转换装置7电性连接,保护壳4的内部设有处理装置8,处理装置8的一侧连接有指纹识别装置10,主门体1内部设有电池9,电池9上设有USB接口和低电量报警器装置,处理装置8和第二转换装置7均与电池9连接,处理装置8内部设有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处理装置8的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与用户移动设备端的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相配合,且用户移动设备端内设有指纹识别系统,省去了不美观的把手,安全性更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了成本。
工作原理:当第一转换装置5和第二转换7装置不通电时,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6通过磁场作用力相互吸引、紧靠达到锁紧效果;当指纹识别器10接收到移动设备端的信号或直接受到移动装置10本身的信号时,处理装置8使电池9给第二转换装置7供电,使第一转换装置5产生磁场,吸引第一磁体3向远离第一磁体3的方向移动,并与第二转换装置7紧靠,达到开关锁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6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淬灭萃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头孢克肟侧链活性酯后处理的萃取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