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装置及其温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4017.2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1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程敬義;陈厚琦;郑宗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7 | 分类号: | H01M10/617;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3;H01M10/6563;H01M10/6572;H01M10/6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装置 及其 温控 方法 | ||
一种电池装置的温控方法,其包含后述步骤:提供一电池装置以及一热传模块,电池装置包含一绝热盒体以及容置在绝热盒体内的多个电池芯,电池芯电性连接至少一电连接器而能够通过电连接器充电或放电。当电池芯放电时,保持关闭热传模块而使绝热盒体内呈均温状态。电池芯充电时,启动热传模块控温。当绝热盒体内低于电池芯的最低工作温度时,启动热传模块使绝热盒体内维持在电池芯的工作温度范围之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可重复充电电池,尤指一种能够均温充电的电池装置及其温控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池装置包含有一外壳以及容置在外壳内的多个电池芯,由于电池芯进行充电或放电时皆会产生热能,电池芯的温度过高会使其充电或放电效率降低。为了避免电池芯过热,一般的设计会在外壳上加装散热模块以将电池芯降温,或者是采用金属制成的外壳以增加散热效率。
降低电池芯工作效率的因素除了高温之外,还有池芯的温度不均,特别是多个电池芯电性连接在同一电路上时,若外壳内的温度不均则各电池芯的工作效率必然不均,其导整体的工作效率更大幅下降。当放电时温度不均影响更大,其影响程度更甚于高温。
但,所有的散热机制皆是藉由温差(温度梯度)驱动,因此采用散热手段必然会在外壳内造成温差而使电池装置的充电效率低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人改良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均温充电的电池装置及其温控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的温控方法,其包含后述步骤:提供一电池装置以及一热传模块,电池装置包含一绝热盒体以及容置在绝热盒体内的多个电池芯,电池芯电性连接至少一电连接器而能够通过电连接器充电或放电。判断电池芯是否通过电连接器放电,当电池芯通过电连接器放电时,保持关闭热传模块而使绝热盒体内呈均温状态。判断电池芯是否通过电连接器充电,电池芯通过电连接器充电时,启动热传模块。
较佳地,绝热盒体开设有一入风口以及一出风口的,热传模块包含有分别设置在入风口以及出风口的多个风扇。当启动热传模块时,位于入风口的风扇将环境空气通过入风口吹入绝热盒体,且位于出风口的风扇将绝热盒体内的空气排出绝热盒体。入风口以及出风口分别位于绝热盒体相对的二侧,电池芯层叠排列在入风口以及出风口之间,藉由风扇导引绝热盒体内的空气自入风口流经各电池芯且到达出风口。
较佳地,热传模块包含有一热电芯片,热电芯片的二面分别为一内侧面以及一外侧面,内侧面露出在绝热盒体内,外侧面绝热盒体外,且热电芯片电性连接电池芯的至少其中之一。当启动热传模块时,电池芯对热电芯片供电而使热电芯片将内侧面的热能转移至外侧面而排出绝热盒体。
较佳地,电池装置的温控方法,更包含当电池芯未通过电连接器充电或放电时,判断绝热盒体内是否低于电池芯的最低工作温度,以及当绝热盒体内低于电池芯的最低工作温度,电池芯对热电芯片供电而使热电芯片将外侧面的热能转移至内侧面以使绝热盒体内维持在电池芯的工作温度范围之内。
较佳地,电池装置更包含一控制模块,且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热传模块,当电池芯放电时,藉由控制模块启动热传模块。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包含一绝热盒体、多个电池芯、一热传模块及一控制模块。电池芯,容置在绝热盒体内,且电池芯电性连接一电连接器而能够通过电连接器充电或放电。热传模块设置在绝热盒体。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热传模块。当电池芯通过电连接器充电时,热传模块保持关闭,当电池芯放电时,控制模块启动热传模块。
较佳地,绝热盒体开设有一入风口以及一出风口,热传模块包含有分别设置在入风口以及出风口的多个风扇。当启动热传模块时,位于入风口的风扇将环境空气通过入风口吹入绝热盒体,且位于出风口的风扇将绝热盒体内的空气排出绝热盒体。入风口以及出风口分别位于绝热盒体相对的二侧,且电池芯层叠排列在入风口以及出风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4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