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离子产生效率增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2469.7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9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阎世洪;顾凯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沃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A61L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12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负离子 发生 装置 离子 产生 效率 增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离子发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离子产生效率增强器。
背景技术
负离子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它不但能够改善空气环境品质,尤其一定浓度的负离子对于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对一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我国负离子行业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负离子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投资逐渐增多。投资者对负离子环市场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负离子环境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负离子发生技术主要是电晕放电技术,电晕放电型负离子发生装置结构相对紧凑型,生产成本较低,并且可以连续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因此,电晕放电类型负离子发生装置被广泛使用。电晕放电是一种非均匀电场中的局域自持性放电。电晕放电产生负离子的机理是,在电晕放电电极的尖端接负高压,阳极接地,电晕开始时,在针状负极区电场强度最高,空气中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在库仑力的推动下,被很快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并与其它空气分子发生碰撞,将分子内的电子打出新的自由电子又被电场加速并继续与其他分子碰撞,此过程瞬间重复多次,被打出的电子呈指数级增加。失去电子的正离子被加速引向针状负极,释放电荷。而自由电子则加速向正极方向扩散,由于正极电场强度远小于负极,电子所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能量则会逐步降低,则可以被空气分子捕获形成大量的空气负离子,一般负离子在到达正极之前就会被风扇吹出电场区域。
但在实际运用中,几乎所有负离子发生装置都是由简单的电源适配器、高压发生器和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构成,这种仅仅依靠升压的方法用直流负高压给放电电极加电的形式,为了提高负离子的发生量,因此电场强度会比较高,就会容易产生臭氧。反之,为了降低臭氧含量,电场强度就会减弱,就会造成电晕放电空间中的自由电子迁移速度变慢,同时空间中的正离子因为电场减弱(接负高压的尖端电极电场),而无法被尖端电极电场完全捕获中和,这样未被捕获中和的正离子一部分会聚集在电晕电极的阳极上面,导致阳极正电位持续上升,阳极电场加强,而另外一部分正离子会被风扇吹出,造成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综前所述,由于聚集在阳极上的正离子,使阳极电场加强,以及空间中自由电子迁移速度变慢,使自由电子在还未与空气分子结合成负离子之前就被消耗掉一部分,导致负离子发生量偏低。随着正离子不断地在阳电极聚集,阳极正电位持续上升,导致的阳电极电场加强,也会导致产品的控制系统出现问题。而开放式负离子发生装置(即电子发射型),会产生高压静电场,导致环境周围带电,对人体造成静电伤害。
其中,电晕放电型负离子发生装置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稳定且高效的电晕放电,获得稳定高效的大量自由电子,以形成高浓度的负离子,同时避免在产生高浓度负离子时产生有害衍生物,如臭氧,正离子及静电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离子产生效率增强器,其可大幅提高电晕放电效率及稳定性,从而提高负离子的发生效果,同时避免产生对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的正离子、臭氧和静电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离子产生效率增强器,其包括:设置有内端盖、外端盖的外壳,其内部具有由腔体分隔部隔离而成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分布于第一腔体相对侧壁的第一、第二电极,第一、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填充于第一腔体且经过调制而成的介质材料,并且设置有一高压感应元件,高压感应元件具有裸露部分的一端与第二电极连接;设置于第二腔体内壁的第三电极,第二腔体内设有电性连接于第二、第三电极之间且用于消除电晕放电时聚集在阳极电极上的正离子、维持电晕放电空间合适电场的真空放电元件;经过调制而成的介质材料通过保湿措施维持在相对湿度为60-75%的条件下产生适量的阻抗成分和容量成分,并与第一腔体中连接在第二电极的高压感应元件形成RLC有效谐振回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沃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沃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24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工矿灯
- 下一篇:一种锻件的加工方法及其锻造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