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式探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41246.9 | 申请日: | 201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7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飞;刘茂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林媛媛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夹式探针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电性测试的夹式探针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产品在生产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良率和可靠度。一般袋型电池(pouch-type battery)在产品贩售前或是出货前,会利用夹式探针装置进行充放电的电性测试,以确保出货的袋型电池都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提供电能。
一般而言,在电性测试的过程中,夹式探针装置是以探针对袋型电池输出特定电流或特定电压。然而,部分习知夹式探针装置的探针是安装于用以驱使探针移动的驱动元件上,因而需要提供给探针足够的移动空间,导致夹式探针装置难以小型化。同时,夹式探针装置也无法同时测量大量的袋型电池而影响工作效率。再者,当探针抵靠于袋型电池时,探针会因为挠曲而产生应力,应力则会传递到与探针相连的驱动元件。为了避免驱动元件受到应力影响而损坏,这些驱动元件通常需要采用高强度材质制作,或是需要于驱动元件上额外设计强化结构,导致习知夹式探针装置的制造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夹式探针装置,有助于解决习知夹式探针装置难以小型化、工作效率过低以及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的夹式探针装置包含一第一受推件、一第二受推件以及一探针头。第一受推件具有一第一夹持段、一第一设置段以及多个组装孔。第一夹持段连接于第一设置段,且这些组装孔位于第一夹持段。第二受推件具有相连的一第二夹持段及一第二设置段。第二设置段与第一设置段相结合,且第二夹持段与第一夹持段相分离。探针头具有多个接触件。这些接触件分别包含相连的二弯折部。每个接触件的相对二端分别穿设这些组装孔,且二弯折部分别抵靠于这些组装孔的侧壁面。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夹式探针装置,探针头的接触件包含二弯折部,且受推件具有组装孔。接触件可穿设组装孔,并且二弯折部分别抵靠于其中二组装孔的侧壁面。藉此,探针头的接触件可以用夹持方式组装于受推件,有助于夹式探针装置的轻量化与小型化。此外,本发明还另揭露包含推抵件的夹式探针装置。推抵件可推抵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至少其中之一,使探针头与第二夹持段彼此接近。藉此,第一受推件的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受推件的第二夹持段可共同夹持待测物,而能稳固测试面的位置。同时,探针头接触测试面而能输出电流或电压给待测物以进行电性测试。本发明利用推抵件推抵夹式探针装置的受推件即能夹持与测试待测物,大幅简化推动受推件的机构组成,进而维持夹式探针装置的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推抵件与受推件之间无固定式连结关系,有助于避免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彼此靠近时所产生的应力传递到推抵件。藉此,本发明的推抵件无需要采用高强度材质制作或是需要形成结构来提高推抵件的强度,而能节省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夹式探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夹式探针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夹式探针装置的受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D为图1A的夹式探针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1E为将待测物设置于图1D的夹式探针装置的二受推件之间的剖切示意图。
图1F为图1E的夹式探针装置夹持待测物的剖切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夹式探针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夹式探针装置夹持待测物的剖切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夹式探针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夹式探针装置夹持待测物的剖切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夹式探针装置
2待测物
10 基座
110载台
120电性绝缘件
130导引座
140支撑柱
20 探针组件
210第一受推件
211第一设置段
212第一夹持段
213镂空结构
214a、214b组装孔
2141 卡槽
220第二受推件
221第二设置段
222第二夹持段
223镂空结构
224导引斜面
230探针头
231接触件
2311 弯折部
240开口
30 动力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1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