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9707.9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7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东;刘朵;梁志雯;杨海彤;周金强;卢传忠;高乃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处理 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桥梁的建设日新月异。在桥梁的现场施工过程中,会在桥梁的顶板、底板或者翼缘处留有直径10公分左右的预留孔,便于施工操作。施工完毕后,需要封堵这些预留孔。传统的做法是在孔底设置小模板,通常在浇筑完后,拆除底部的模板。由于预留孔数量较大,因此拆除小模板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墩高较高的地方,拆除底板和翼缘的小模板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如果不拆除模板,会在预留孔的表面涂抹一层涂料,为后续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研究一种预留孔的封堵装置及封堵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预留孔封堵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预留孔封堵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便于施工,节省人力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包括有预制混凝土块和固定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块上部的钢筋,所述预制混凝土块的尺寸与预留孔尺寸相匹配;所述钢筋为U型结构,在U型结构的两个顶部分别为用于卡合固定钢筋的弯折部。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U型结构的所述钢筋底部为弯曲部,U型结构的所述钢筋两竖直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块直径的1/2~3/4。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所述弯曲部的弧度大于所述弯折部的弧度。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底部到弯折部的距离与预留孔高度相等。
前述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将所述钢筋制成U型结构,U型结构的所述钢筋底部弯曲部固定在预制混凝土块内部;
(2)在U型结构的两个顶部分别设置成弯折部。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的制作方法,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底部到弯折部的距离与预留孔高度相等。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的制作方法,所述预制混凝土块的尺寸与预留孔尺寸相匹配。
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将制作好的预留孔封堵装置吊装到需要封堵的预留孔内部,预制混凝土块底面与预留孔四周相平齐;
(2)将固定钢筋卡合在所述钢筋的弯折部内,将预留孔封堵装置固定;
(3)在预留孔内浇筑填充混凝土,完成施工操作。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 替代现有的小模板安装;整体结构构造简单,制备方便,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仪器,在需要封堵的预留孔内放置本装置即可,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省人力成本;装置本身预留弯折部,用于卡合固定的钢筋,连接比较牢固,免除了安全隐患;同时装置本身由强度较高的钢筋和混凝土构成,放置在预留孔内,有效加强预留孔的强度;不需要后续的涂抹涂料操作,节省成本;在装置设置完成后,浇筑混凝土进行填补,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主视图;
图2为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俯视图;
图3为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4为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施工完成示意图;
图中标记含意:1.预制混凝土块,2.弯曲部,3.弯折部,4.钢筋,5.固定钢筋,6.填充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混凝土孔后处理构造结构示意图;包括有预制混凝土块1、弯曲部2、弯折部3和钢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9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