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缓坡和陡坡下输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雾气溜管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29745.6 申请日: 2016-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6088097B 公开(公告)日: 2018-01-16
发明(设计)人: 郑楚英;郑懿;冯宾;陈俊杰;骆德勇 申请(专利权)人: 郑楚英
主分类号: E02D15/02 分类号: E02D15/02;E04G21/02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代理人: 李剑
地址: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缓坡 陡坡 输送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雾气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缓坡和陡坡下输送混凝土的雾气溜管装置,包括料斗(1)、下溜直管(2)、弯管(3)、直管(6)、下料管(13),其特征在于:3-60节6米长、公称直径DN125mm-DN350mm的直管(6)通过法兰连接成溜管,法兰之间配装有防漏胶垫,溜管顶端第一节直管(6)上安装有轴流风机(5),每一节直管(6)上安装有雾气发生器(7);

溜管顶端第一节直管(6)上端通过法兰连接弯管(3),弯管(3)直径与直管(6)相同,弯弧半径R300mm-R2000mm,弧长400mm-3000mm;

料斗(1)出料口连接下溜直管(2),下溜直管(2)公称直径DN100mm-DN300mm,长度500mm-2000mm,下溜直管(2)水平夹角60度-85度,下溜直管(2)插入弯管(3)内;料斗(1)架设在料斗支架上,料斗支架上设置水箱(9),从水箱(9)引出水管(10),水管(10)与雾气发生器(7)逐个连接;

溜管尾端最后一节直管(6)通过法兰与下料管(13)一端连接,下料管(13)为塑料钢材组合管,内层为PE或PP塑料,外层为钢材,下料管(13)内层塑料管公称直径与直管(6)相同,外层钢管卷制尺寸与内层塑料管外径过盈配合,下料管(13)外层钢管上焊接有一吊耳(12),布料套管(14)套在下料管(13)上,布料套管(14)为钢管,公称直径DN150mm-DN400mm,长度3-9米,布料套管(14)沿轴向开有宽度15mm-30mm槽,长度2.8-8.8米。

2.一种用于缓坡和陡坡下输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A、制作溜管:将采购好的塑料管或钢管熔焊好法兰,磨平管内焊缝;其中用于溜管顶端的第一节直管(6)上焊装用于连接轴流风机(5)的支管,每一节直管(6)上焊装用于连接雾气发生器的支管;

B、打入地锚:在布置溜管的横轴线坡上道路上打入角钢,作为地锚用;

C、安装缆绳:在需要安装的第一节溜管直管的上法兰下端部套上钢丝缆绳,将缆绳固定在地锚上;

D、安设溜管:依据边坡开挖坡度,所述坡度为1:0.5或1:1或1:1.5或1:2或介于上述坡比之间的实际坡比,在需要浇筑混凝土的横轴线上沿坡面布置安装塑料管或钢管或者是塑料管与钢管混合,即在需要调整管道坡度的地方布置塑料管,管道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配装防漏胶垫;

E、安装支撑小车(11):在边坡较长,坡中部布置有马道时,在马道上安好支撑小车(11);

F、开挖料斗安装平台:在溜管顶端第一节直管(6)的顶端高程挖1.25m*1.25m的平台,平台上设置料斗支架;

G、安装弯管(3):在溜管顶端的第一节直管(6)上端安装好弯管;

H、安装料斗(1)和下溜直管(2):料斗(1)安装在料斗支架上,料斗(1)出料口连接下溜直管(2),下溜直管(2)水平夹角75度-85度,下溜直管(2)插入弯管(3)内,并调整好料斗(1)的高度在1.5m-3m;

I、安装水箱(9):在料斗支架上安装水箱(9);

J、安装下料管(13)和布料套管(14):溜管尾端最后一节直管(6)通过法兰与下料管(13)一端连接,布料套管(14)套在下料管(13)上,下料管(13)上的吊耳(12)通过吊钩与行走门架(16)上的电动葫芦(15)连接,通过行走门架(16)的前后移动和电动葫芦(15)的升降移动下料管(13),并通过布料套管(14)的伸缩控制布料的远近;

K、安装雾气发生器(7):在直管(6)上预先焊接的支管上安装雾气发生器(7),从水箱(9)引出水管(10),水管(10)与雾气发生器(7)逐个连接;

L、安装轴流风机(5):在溜管顶端第一节直管(6)预先焊接的支管上安装轴流风机;

M、安装电缆:在雾气发生器(7)和轴流风机(5)上装上电缆;

N、试溜:试溜采用计划溜送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配制的胶浆或无掺合料时为砂浆,试溜前,打开雾气发生器和轴流风机,让雾气充满管道,并保持湿润状态;在管道湿润之后,将配好的胶浆进行试溜,试溜时可关闭轴流风机;

O、调整:坡度过缓溜不动或堵管时,先调整管道的直线度,使管道保持直线,再调整下溜直管(2)的垂直角度,同时调整料斗(1)与弯管(3)顶端的高度,或者将溜管直管(6)的第一节上端部抬高,提高物料初速度,便于下溜;物料产生离析时,垫高溜管的中部、中下部,或在坡度太陡时,将管道摆成S型线,或者调整下溜直管(2)的垂直角度为水平夹角30度-60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楚英,未经郑楚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97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