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28259.2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1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张敏;秦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化学能源,具有体积小、电容量大、电压高、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趋势,锂离子电池的这些优点刚好给其在日益扩大的电动汽车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变得越发迫切。而能量密度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化学体系与结构。因此,软包电池被广泛运用于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7,引线端子3与对应的极耳(图中为正极极耳14)的连接部分收容在壳体2内,但由于所述连接部分沿长度方向L延伸,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分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大,造成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造成空间的浪费,导致壳体2的体积增大,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减小引线端子占用的体积,提高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壳体及引线端子。电芯包括极耳。壳体收容并密封电芯。引线端子具有:主体部,从壳体内沿长度方向延伸到壳体外;以及连接部,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与主体部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相连。
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沿厚度方向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引线端子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电芯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芯21第一壳体
11正极极片 211第一凹槽
111正极集流体22第二壳体
112正极膜片221第二凹槽
12负极极片 3引线端子
121负极集流体31主体部
122负极膜片32连接部
13隔离膜 H热封层
14正极极耳 S斜坡
15负极极耳 L长度方向
2壳体T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壳体2及引线端子3。电芯1包括极耳。壳体2收容并密封电芯1。引线端子3具有:主体部31,从壳体2内沿长度方向L延伸到壳体2外;以及连接部32,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32与主体部31位于壳体2内的一端相连。
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T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2内的空间较小(由于现有技术中,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长度方向L延伸,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分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大,而在本发明中,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T延伸,所以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小,而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不会超过电芯1的厚度,因此不会增大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占用的空间,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的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2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2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82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