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雾对流式矿用高效湿式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5523.7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99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邱祖;刘燕萍;张宏;吴波;马晋遥;郝培达;王毅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云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流 式矿用 高效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用除尘装置,具体为一种风雾对流式矿用高效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采矿工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矿井粉尘产生量日益增加,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矿井的安全生产。
现有的喷雾洒水等除尘措施对高浓度粉尘的控制效率不高,尤其是对呼吸性粉尘效果更是不明显,依靠风流把含尘空气导入限定空间虽然能够大面积的对粉尘进行控制,但存在降尘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合理的结合风流和喷雾两种对矿井粉尘进行控制无疑是更好地选择。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风雾对流式矿用高效湿式除尘器,通过相位差结果增强抽吸含尘气流的负压能力,并通过旋转喷雾场与含尘风场的对流作用,来达到对粉尘高效率沉降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呼吸性粉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除尘装置存在降尘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风雾对流式矿用高效湿式除尘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雾对流式矿用高效湿式除尘器,包括柱状机架,柱状机架左下端设置有煤尘吸入口,柱状机架右下端设置有污水收集池,柱状机架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吊耳;柱状机架内设置有防爆电机,防爆电机的左右两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风扇,风扇右侧的柱状机架内壁均布设置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喷嘴,喷嘴右侧的柱状机架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右侧的柱状机架内设置有与污水收集池连通的脱水筒。
进行除尘作业时,防爆电机带动风扇旋转,煤尘在风扇形成的强大负压作用下从煤尘吸入口进入到柱状机架内部,而后与喷嘴喷出的水雾充分碰撞接触,形成含尘气流,当含尘气流通过过滤网时,将气流中的颗粒状煤尘捕获,再由脱水筒除掉气流中的水滴水雾后,经污水收集池排出巷道,最终过滤后的洁净空气经柱状机架右侧排出,克服了现有除尘装置存在降尘效率低的问题。
两台风扇之间相位差逆时针旋转,喷嘴是以其与柱状机架切点为圆心、沿切线方向顺时针旋转30度设置。
通过防爆电机进行输入控制,实现两台风扇的相位差旋转(不同步旋转),以加大煤尘吸入口处的气流负压,进而增强除尘系统对煤尘的吸收效果;同时通过喷嘴自身角度的设置及喷嘴与风扇反方向旋转的设置增强气流的对流冲击,使水雾与煤尘能够更加充分地接触碰撞,从而增强水雾对煤尘的湿润捕获效果。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通过相位差旋转增强抽吸含尘气流的负压能力,而且通过旋转喷雾场与含尘风场的对流作用,来达到对粉尘高效率沉降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呼吸性粉尘,有效提高了湿式矿用除尘器的工作效率,而且也节约了能源,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状机架,2-煤尘吸入口,3-污水收集池,4-吊耳,5-防爆电机,6-风扇,7-喷嘴,8-过滤网,9-脱水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风雾对流式矿用高效湿式除尘器,包括柱状机架1,柱状机架1左下端设置有煤尘吸入口2,柱状机架1右下端设置有污水收集池3,柱状机架1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吊耳4;柱状机架1内设置有防爆电机5,防爆电机5的左右两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风扇6,风扇6右侧的柱状机架1内壁均布设置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喷嘴7,喷嘴7右侧的柱状机架1内设置有过滤网8,过滤网8右侧的柱状机架1内设置有与污水收集池3连通的脱水筒9。
两台风扇6之间相位差逆时针旋转,喷嘴7是以其与柱状机架1切点为圆心、沿切线方向顺时针旋转30度设置。
具体实施过程中,防爆电机5在外接电源的作用下启停,通过联轴器控制两端不同步设置的风扇6逆时针旋转动作,左边风扇6的旋转使得煤尘吸入口处形成了强烈的负压,抽吸周围的含尘空气进入除尘器,右边风扇6引导并加强风流快速通过除尘器,提高除尘效率,在两个风扇6的配合作用下有效的增强煤尘吸入口处的负压,提高了控尘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5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