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电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8704.7 | 申请日: | 201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9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 |
地址: | 215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检测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电检测装置,包括:自检单元,用于激活模拟漏电信号;漏电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模拟漏电信号和真实漏电信号,在模拟漏电信号和真实漏电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存在的情况下,漏电故障检测单元激活触发信号,在模拟漏电信号和真实漏电信号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漏电故障检测单元使触发信号处于非激活状态;自检反馈关闭单元,用于检测触发信号,在检测到触发信号的情况下,自检反馈关闭单元在预定时刻之前使模拟漏电信号处于非激活状态;以及电源断开单元,用于在预定时刻之后检测触发信号,在检测到触发信号的情况下,电源断开单元断开电源。此外,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电连接设备。本公开避免了模拟漏电信号对真实漏电信号的干扰和影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电检测装置以及具有该用电检测装置的电连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器产品使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电器的使用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带有保护功能的漏电检测装置应运而生。当前,已经设计出一种同时具备漏电检测和自检功能的继电器式的用电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在这种同时具备漏电检测和自检功能的用电检测装置中,自检信号会对真实的漏电信号产生干扰和影响。例如,自检信号会与真实的漏电信号叠加或者抵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电检测装置和具有该用电检测装置的电连接设备。该用电检测装置能够使得漏电检测功能和自检功能互不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周电检测装置,包括:自检单元,用于激活模拟漏电信号;漏电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模拟漏电信号和真实漏电信号,在所述模拟漏电信号和所述真实漏电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存在的情况下,所述漏电故障检测单元激活触发信号,在所述模拟漏电信号和所述真实漏电信号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所述漏电故障检测单元使所述触发信号处于非激活状态;自检反馈关闭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触发信号,在检测到所述触发信号情况下,所述自检反馈关闭单元在预定时刻之前使所述模拟漏电信号处于非激活状态;以及电源断开单元,用于在所述预定时刻之后检测所述触发信号,在检测到所述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电源断开单元断开电源。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使模拟漏电信号处于非激活状态之后才检测是否存在真实漏电信号并且据此选择是否断开电源。因此,模拟漏电信号不会干扰和影响真实漏电信号,这提高了用电安全性。
在依据本公开的用电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检单元周期性地激活所述模拟漏电信号。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周期性的电路自检。
在依据本公开的用电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检单元包括:参考电压生成子单元,用于生成参考电压;周期电压生成子单元,用于生成周期变化的电压,所述周期变化的电压在所述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大于和小于所述参考电压;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参考电压和所述周期变化的电压;以及第一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产生所述模拟漏电信号。
在依据本公开的用电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周期电压生成子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器。
在依据本公开的用电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检反馈关闭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漏电故障检测单元相连接,并且第二晶体管通过其正极和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并联连接。通过上述方式,通过第二晶体管的闭合来使模拟漏电信号处于非激活状态。
在依据本公开的用电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检单元还包括自检故障激活子单元,其用于在发生自检故障的情况下激活自检故障信号;所述电源断开单元根据所述自检故障信号断开电源。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发生自检故障时及时断开电源。
在依据本公开的用电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漏电故障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线圈,用于检测所述模拟漏电信号和所述真实漏电信号;以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线圈的检测结果激活所述触发信号或者使所述触发信号处于非激活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8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