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振包波谱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7805.2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9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曾雄飞;曾燕;曾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雄飞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6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振 波谱 监测 数据 地震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测预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对被监测到的地震前兆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进而预测地震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并及时在地震发生前进行预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千百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类迫切地希望能够预报地震。尽管有极少数的地震曾经被预测和预报,但绝大多数的地震仍然无法预测或预报,地震总是不期而遇。
直到钱复业、赵玉林、赵璧如等人发明了HRT波地震预报监测系统(申请号:200820000524.0),又称PS100地电仪,通过地电阻率、地电场的测量,利用引潮力产生的谐振共振波(HRT波),预测地震三要素(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PS100地电仪监测到的前兆波是属于潮汐波,波速低,如快波速度也只有323km/h。该处理技术并非普适性技术,例如不适用于地磁监测到的地震前兆信息的处理。
但是上述方法,由于存在着理论困难,信号不易识别等诸多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地震预测的问题,并且,当有多个地震发生时,更是无法识别究竟是从那个震源发出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以地震结构爆裂动力学理论,和地震前兆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其中地震前兆流体动力学理论包含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振包波谱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共振包波谱监测数据的地震预测方法,包括:
在全球各地建立监测前兆台,并将各个监测前兆台通过网络新信号连成一个整体,连续采集各个监测前兆台对所在区域产生的共振包的监测数据,所述的共振包包括潮汐波共振包、地磁波共振包、应变波共振包;
利用共振波的波形特征,将该区域采集到的各条共振波聚合绘制成共振包波谱,同时记录下各条共振波中快波和慢波分别到达监测前兆台之间的时间差;
通过计算共振包中各条共振波的周期来预测地震级别,通过共振波的成长波形来预测发震时间,通过共振波中快波和慢波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震中距;
将各个监测前兆台所确定的震中距绘制成对应的直线,各条直线的交汇处即为预期发生地震的震区中心,进而及时发出预警通告;
将各个监测前兆台采集到的共振包波谱的数据,结合每条共振波中快波和慢波之间的时间差所形成的序列,确定震中距的序列,根据序列的大小进而预测群震,及时发出预警通告。
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的潮汐波共振包根据其出现时间和成长时间,计算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出现潮汐波共振包的当天算起,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符合整数规则,将出现第六个潮汐波共振包的当天作为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
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的地磁波共振包根据其出现时间和成长时间,计算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出现地磁波共振包的当天算起,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符合整数规则,将出现第六个地磁波共振包的当天作为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
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的应变波共振包根据其出现时间和成长时间,计算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出现应变波共振包的当天算起,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符合整数规则,将出现第六个应变波共振包的当天作为未知地震的发震时间。
具体地,所述的共振包波谱呈W/M的波形曲线形态。
所述的快波为传播速度较快的地磁波,地磁波的传播速度介于3964km/h——9638km/h。
所述慢波为传播速度较慢的潮汐波,潮汐波的传播速度介于126km/h——323km/h。
进一步的措施是,还包括:结合卫星红外监测数据、气象因素、水位异常因素和/或同位素异常因素,计算未知地震的震中、震级、发震时间和预警时间。
磁流体动力学是研究等离子体等导流体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磁流体力学将等离子体作为连续介质处理,要求其特征尺度远远大于粒子的平均自由程、特征时间远远大于粒子的平均碰撞时间,不需考虑单个粒子的运动。由于磁流体力学只关心流体元的平均效果,因此是一种近似描述的方法,能够解释等离子体中的大多数现象,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更精确的描述方法是考虑粒子速度分布函数的动理学理论。磁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是流体力学中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雄飞,未经曾雄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78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