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风险识别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2684.2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3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霍文虎;黄承伟;王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风险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风险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针对单笔交易数据进行风险防控的风险控制体系,无法对分散的批量交易数据进行风险识别的问题,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批量交易数据中存在的风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对预定时间段内的批量交易数据按照第一属性进行分类;针对每个类别的批量交易数据分别根据第二属性生成对应的用于识别批量交易数据中存在风险的图的图指标;将不同类别的批量交易数据对应的所述图指标分别输入到对应的风险识别模型,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得到输入图指标对应的批量交易数据是否有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风险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电子支付是指付款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能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便利、快捷、高效。
目前,为了能够确定电子支付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常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对每笔电子支付进行风险防控。风险控制体系一般由策略规则和支付模型组成,主要针对单笔电子支付进行实时风险判断及风险决策,当确定某一笔电子支付存在风险时,进行风险报警,即将该存在风险的电子支付进行拦截或取消,避免用户的经济损失。
但是,在风险控制体系防控过程中,恶意作案者经常通过在每笔电子支付中模拟正常电子支付的行为习惯进行支付,以躲避风险控制体系的防控。而在恶意作案者实施电子支付时会形成一定的批量性,对于批量电子支付,由于其电子支付主体分散且持续时间长,因此,风险控制体系在对单笔电子支付进行防控时,分散的电子支付可能还未达到风险控制体系进行风险报警的条件,无法对分散的批量电子支付进行识别,可能直接导致电子支付用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风险识别的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以单笔交易数据进行风险防控的风险控制体系,无法对分散的批量交易数据进行风险识别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批量交易数据中存在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
对预定时间段内的批量交易数据按照第一属性进行分类;
针对每个类别的批量交易数据分别根据第二属性生成对应的用于识别批量交易数据中存在风险的图的图指标;
将不同类别的批量交易数据对应的所述图指标分别输入到对应的风险识别模型,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得到输入图指标对应的批量交易数据是否有风险。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风险识别的装置,包括:
第一分类单元,用于对预定时间段内对批量交易数据按照第一属性进行分类;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针对所述第一分类单元分类后的每个类别的批量交易数据分别根据第二属性生成对应的用于识别批量交易数据中存在风险的图的图指标;
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生成的不同类别的批量交易数据对应的所述图指标分别输入到风险识别模型;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得到输入图指标对应的批量交易数据是否有风险。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2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