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震不锈结构钢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04341.1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7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董书通;王平;董铖喆;张伯成;董铖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0 | 分类号: | C22C38/40;C21D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12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不锈 结构钢 | ||
一种抗震不锈结构钢,结构钢主要成分为铁元素,以Cr和Ni为主导合金元素,同时控制该抗震不锈结构钢中C、P和低O含量,钢种P含量比一般钢高,结构钢中元素S含量很低。制备时采用常规工艺流程,并控制回火热处理的温度,可以得到具有索氏体结构的不锈结构钢,并且对钢中夹杂物的分散进行了有效控制。该钢种具有高强度、耐锈蚀、屈强比低、断后延伸率高、焊接性能好的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抗震不锈结构钢,可广泛用于建筑领域和工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不锈结构钢,一种高强抗震不锈结构钢,一种高强抗震不锈结构钢的制备方法,一种高强抗震不锈结构钢在工业及建筑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不锈钢现有品种包括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200系不锈钢。这些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强度较低,一般只用于制作器皿、面板。在用作结构材料时,由于其强度较低,只能加大用量,使成本大幅度增加。双相不锈钢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但热处理工艺难度较大,且成本过高,是奥氏体不锈钢的2-3倍,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200系不锈钢由于价格低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也由于强度低,综合力学性能不能满足成为结构材料的要求。马氏体不锈钢由于其组织特性导致的高脆性和焊接难度,不能够用作结构钢。在过去的不锈钢体系当中,只有双相不锈钢可以成为比较理想的建筑结构钢。
当今对钢结构材料的长寿命、高强度、易焊接、可接受成本的要求不断增加,成为当今钢铁材料领域创造发明的主攻方向之一。
现有技术一(CN201410177300A)公开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公开了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3%,Si:0.75~1.0%,Mn:6.5~8.0%,Cr:16.0~17.5%,Ni:3.0~4.5%,N:0.15~0.25%,Cu:0.5~1.0%,Ce:0.02~0.05%,P:≤0.040%,S:≤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然而该奥氏体不锈钢存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不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二(CN201410177886A)公开了一种铁素体不锈钢,公开了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1~0.07%,Si:0.50~1.50%,Mn:0.40~1.0%,Al:0.5~2.5%,S:0.001~0.005,Cr:12.0~20.0%,N:0.01~0.07%,O:0.002~0.008%,Tb:0.15~0.7%,Y:0.005~0.2%,Al+Si≥1.5%,Nb:≥7×C%,Y》5×S%,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然而,该铁素体不锈钢也存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不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三(CN201410000448A)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公开了有如下的成分及质量百分比:C≤0.03%,S≤0.03%,P≤0.03%,Cr:19.0~21.0%,Mn:8~12%,Ni:0.1~0.5%,N:0.15~0.35%,Si≤1.0%,B:0.001~0.01%,稀土Ce或Y:0.005~0.20%,余量为铁。虽然该双相不锈钢的强度较高,但是,由于该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用量高,通常Cr含量在20%以上,并且双相锈钢存在热处理难度大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四(CN201410104587A)公开了一种高强结构钢,公开了其成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下述组分:碳:0.07-0.28%;硅:0.10-0.45%;锰:0.80-1.90%;铜≤0.55%;磷≤0.025%;硫≤0.010%;钛:0.018-0.040%;硼:0.0010-0.0035%;钼:0.10-0.5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虽然该结构钢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此类结构钢存在易生锈,耐蚀性差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04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低温和抗层状撕裂的特厚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索氏体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