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凹凸点型舷侧防撞防冻复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503849.X | 申请日: | 2016-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4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飏;段秋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B59/00 | 分类号: | B63B59/00;B63B9/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凹凸 点型舷侧防撞 防冻 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凹凸点型舷侧防撞防冻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海上交通日趋繁忙,有限的航线上航行船舶的密度越来越大,不时的会发生船舶碰撞的事故。船舶碰撞往往会引发船体结构破损甚至沉没、货物泄露、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等灾难性后果。在冰区航行的船舶不仅要面对海冰、过往船只的碰撞,而且要面临结冰冻裂的问题。因此,船舶防撞和防冻在安全、经济和环境保护角度均具有实际意义。
船舶的防撞措施大致分为:设计特殊的结构,比如Y型船侧结构;加防撞装置,比如加隔撞垫;采用复合材料的夹层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夹层板能够采用钢-聚氨酯、陶瓷-树脂、闭孔泡沫铝等材料。冰区防冻措施主要有加防冻装置和采用防冻材料(包括防冻液、复合材料等)。
船舶的防撞和防冻技术是独立的,没有专门针对冰区航行船舶两方面的问题。现有的中夹层板的每一层均为平板,另外,多数防冻和部分防撞技术所采用的装置较为庞大,构造复杂,造成了装置实施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凹凸点型舷侧防撞防冻复合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多数防冻和部分防撞技术所采用的装置较为庞大,构造复杂,造成了装置实施上困难的缺点。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凹凸点型舷侧防撞防冻复合结构,包括船舶舷侧内板和船舶舷侧外板;所述的船舶舷侧内板向船舶舷侧外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缓冲垫层、凹凸型防撞板和第一缓冲垫层;所述的凹凸型防撞板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空心突出部和空心凹陷部,所述的空心突出部和空心凹陷部在凹凸型防撞板上规则排列,所述的空心突出部和空心凹陷部为相同的半圆形结构;所述的凹凸型防撞板的空心突出部顶端紧贴第一缓冲垫层,空心凹陷部底部紧贴第二缓冲垫层;所述的凹凸型防撞板的空心突出部、空心凹陷部,以及凹凸型防撞板同缓冲垫层和船舶舷侧外板的间隙填充有防冻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空心凹陷部顶部侧壁同空心突出部底部侧壁圆滑过渡。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缓冲垫层和第二缓冲垫层为多层橡胶垫层和多层复合钢丝网层间隔设置而成的复合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冻材料为防冻的酚醛泡沫层。
作为优选橡胶垫层和复合钢丝网层间隔设置的复合层具有二层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凸型防撞板为船用钢材制成的防撞板。
作为优选橡胶垫层和复合钢丝网层间隔设置的复合层通过圆柱连接件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第一缓冲垫层内的圆柱连接件两端分别同船舶舷侧外板和凹凸型防撞板的空心突出部顶端焊接固定,第二缓冲垫层内的圆柱连接件两端分别同船舶舷侧内板和凹凸型防撞板的空心凹陷部底端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述的凹凸点型舷侧防撞防冻复合结构,具有凹凸型防撞板结构,凹凸型防撞板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空心突出部和空心凹陷部,所述的空心突出部和空心凹陷部在凹凸型防撞板上规则排列,所述的空心突出部和空心凹陷部为相同的半圆形结构;所述的凹凸型防撞板的空心突出部、空心凹陷部,以及凹凸型防撞板同缓冲垫层和船舶舷侧外板的间隙填充有防冻材料;能够充分吸收各方向的能量,并且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迅捷,在较短时间内对冰区船舶进行保护;充分利用多种复合材料的优良特性,实现舷侧结构防撞和防冻双重功效,通过较为简便的方式解决了碰撞和冻裂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凹凸点型舷侧防撞防冻复合结构,能够在工厂集成化生产,生产速度快,在现场的施工速度非常迅速,施工作业简单,因此除了能够对新建、在建的船舶起到防碰撞的作用,更对提高已有舰船的防撞性能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复合钢丝网的多层橡胶垫层铺层顺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蜂窝状的防冻的酚醛泡沫层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凹凸型防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结构受力示意图。
其中:1、船舶舷侧内板,2、橡胶垫层,3、复合钢丝网层,4、防冻的酚醛泡沫层,5、凹凸型防撞板,6、船舶舷侧外板,7、圆柱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038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苗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流调节型多用途净气通风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