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维生素C中脱氢维生素C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98365.0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4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梅;张颖;李永福;姜明明;翟雪梅;朱召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02;G01N30/0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维生素 脱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维生素C中脱氢维生素C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HILIC亲合柱测定脱氢维生素C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C是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催化剂,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食品中加入维生素C兼有营养强化和防变质、保鲜等多重作用;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3
维生素C不稳定,极易被氧化分解,从而失去维生素C的功效。当在有氧条件下,维生素C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脱氢维生素C),然后生成2,3-二氧代-L-古洛糖酸(2,3-Dike-to-L-gulonic acid),进一步降解生成糠醛和羟基糠醛;脱氢抗坏血酸的生成标志着维生素C已失去了活性,所以测定脱氢抗坏血酸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为C6H6O6,分子量为174.11
目前没有关于维生素C中脱氢维生素C检测分析方法的专利文献,而在非专利文献中,张会轻等人研究了一种维生素C中降解产物脱氢VC的HPLC测定方法(医药化工,2011.6第34卷第6期),该文献中公开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氨基柱(250×4.6mm)对VC及脱氢VC进行分离测定,流动相乙腈和三氟乙酸的比例为85:15,采用蒸发光检测器,柱温为100℃;最后检测脱氢VC和V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93min和4.45min,此文献中公开的脱氢VC的检测范围为0.5-1.5mg/ml,平均回收率为101.2%;文献抗坏血酸降解产物的色谱分析(袁军、华西药学杂志,2001.16(4):305-306)中公开了采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硅胶柱,以0.02mol/L的KH2PO4-乙腈(1:3)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测试VC和脱氢VC的混合液,VC和脱氢VC的混合液中两峰保留时间分别为7.35min和5.46min;同时本文献中公开了利用硅胶G板薄层板的方法测出的去氢抗坏血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8ug。
由于维生素C极易被氧化分解失去维生素C的功效,而以上检测方法中脱氢维生素C的最低检测限较高,灵敏度不高,并且方法的回收率数值超过了101%,另外氨基柱和硅胶柱的耐用性不高,蒸发光检测器普及性差、灵敏度低等问题,急需要一种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回收率准确的分析方法来检测维生素C中脱氢维生素C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分离分析维生素C中的脱氢维生素C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而实现对维生素C的质量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维生素C中脱氢维生素C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HILIC亲合色谱柱;
流速:0.8-1.2ml/min;
柱温:30-40℃;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20-230nm;
进样量:10-30μl;
流动相:A相:乙腈--异丙醇-水;
B相:乙腈-水;
流动相A、B按梯度程序进行。
上述HILIC亲合色谱柱规格为:250mm×4.6mm,5μm。
其中,流动相:A相中乙腈--异丙醇-水的体积比为:85~89:8~12:3;B相中乙腈-水的体积比为65~75:25~35;
流动相:A相乙腈--异丙醇-水的体积比优选为:86~87:9~11:3;B相乙腈-水的体积比优选为:68~73:28~32;
优选的进样温度为35℃;
优选的进样量为20μl。
进样梯度程序为:
该方法可用于检测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及复方维生素(13)注射液中脱氢维生素C的含量,以便用于研究注射剂的稳定性、降解性等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紫外检测器及HILIC亲合色谱柱的技术,解决了蒸发光检测器灵敏度低、普及性差,以及氨基柱、硅胶柱等耐用性差的问题,得到了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准确定量检测维生素C中脱氢维生素C的分析方法;
2)经过检测,本发明的定量限为0.38μg/ml,检测限为0.11μg/ml;表明该法检测灵敏度较高,满足VC中微量脱氢VC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983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