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490332.1 申请日: 2016-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6116358B 公开(公告)日: 2018-05-01
发明(设计)人: 徐丽娜;岳雪涛;张丰庆;田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建筑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E01C11/22;E01C7/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建筑 垃圾 制备 性能 透水 混凝土 系统 及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统计显示,过去的3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伤亡的严重内涝。但与此同时,全国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缺乏,让这些城市紧缺的资源成为了灾害发生的诱因。因此国家大力提倡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遇到有降雨时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补充地下水,而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需要具有渗水功能的水泥和砖面等建筑材料才能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每年都拆除一大批老旧建筑,建筑垃圾日渐增多,给环境和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建筑物垃圾和工程弃土在内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5亿吨,其中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其综合利用率不足5%,建筑垃圾的利用一部分制备再生骨料、路基填料,大部分堆积或填埋为主,总体再生利用水平低,再生产品的品质差,实际使用范围局限性大。因此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的整体水平,有效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专利“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C15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CN 103601426 A)”报道了利用建筑垃圾制备C15透水砖的方法。但该专利只是利用建筑垃圾制备10-25 mm的骨料,没有完全利用,并没有脱离制作骨料的局限,同时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强度在C15,达不到现行的《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2009)规定采用的透水混凝土标号为C20和C30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实现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提出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所用原料按重量份配比为,

基层:建筑垃圾100份,水15-20份;

多孔水泥稳定层:建筑垃圾100份,水泥10-15份,水4-6份;

透水混凝土层:建筑垃圾100份,水泥15-25份,减水剂0.2-0.25份,水4-6份;

面层:建筑垃圾100份,水泥25-35份,增强剂0.5-1.5份,减水剂0.25-0.35份,水5-10份。

所述减水剂为高效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25%,减水率20%。

所述增强剂为丙烯酸酯乳液、丁苯乳液、苯丙乳液或硅丙乳液的一种,固含量为45-55%。

所述水泥为山水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本发明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建筑垃圾破碎整形分筛,破碎整形后粒度< 26.5 mm。将粒度按< 4.75 mm,4.75 mm-9.5 mm, 9.5 mm-16 mm,16 mm-26.5 mm分级。

粒度分布如下,

基层:< 4.75 mm,80-90%; 4.75 mm-9.5 mm,10-20%;

多孔水泥稳定层:< 4.75 mm,8-10%;4.75 mm-9.5 mm,20-30%;9.5 mm-26.5 mm,60-72%;

透水混凝土层:4.75 mm-9.5 mm,10-30%,9.5 mm-16 mm,70-90%;

面层:4.75 mm-9.5 mm,100%。

(2)将各层物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按基层、多孔水泥稳定层、透水混凝土层和面层分别铺设,每层铺完后按标准碾压或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透水混凝土系统。

本发明利用建筑垃圾制备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与传统利用建筑垃圾的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原材料中建筑垃圾的用量为80-85%,且建筑垃圾一次全利用,利用率100%,不产生二次副产品,利废环保。

(2)制备的透水混凝土体系满足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大幅降低了其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90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