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87870.5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郭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贝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1353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准确 检测 硝化 抑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属于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氮肥利用率偏低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在旱地土壤中,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仅占施用量的30%-35%,在水田中仅占20%-40%,其余的氮肥会以不同的形式流入到环境中,其大量流失在造成经济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硝化抑制剂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过程,阻止氮以硝态氮的形式淋失、挥发,使氮以NH4+的形态稳定存在于土壤,达到减少流失,增强肥效的目的。但是,对于硝化抑制剂的效果评价以及添加硝化抑制剂的稳定性肥料的实际效果的检测方法相对滞后。
现有技术中硝化抑制剂的效果评价方法是按照化工行业标准HG/T4135-2010和农业行业标准NY/T2543-2014用以规范稳定性肥料的质量检测以及硝化抑制剂效果评价。上述两种标准是通过土壤或者农业大田试验,以检测硝化抑制率、肥料增产率以及氮化利用率,从而评价硝化抑制剂的效果。
但是,在化工行业标准HG/T 4135-2010中,其试验的对象为土壤,效果受所选取的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pH值、氨氧化细菌数量等的影响。硝化抑制率会随土壤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导致试验结果不稳定。在农业行业标准NY/T2543-2014中,需要针对肥料设置试验田,其检测所需时间约为作物的生长季,耗时太长,检测费用较大,并且时效性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稳定准确,时效性高,误差小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对硝化抑制剂以及稳定性肥料的硝化抑制率的检测,能够评价稳定性肥料以及硝化抑制剂的使用效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细菌培养:将氨氧化细菌的菌株接种于至少两个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待测样品和对照组样品,进行细菌培养;
测定亚硝态氮含量:分别检测培养前的氨氧化细菌悬液中的亚硝态氮含量、经含有待测样品的培养基培养后的氨氧化细菌悬液中的亚硝态氮含量和对照组样品的培养基培养后的氨氧化细菌悬液中的亚硝态氮含量;
硝化抑制率的计算:根据所述亚硝态氮含量,计算待测样品的硝化抑制率;优选地,在细菌培养之前,还包括细菌活化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菌培养步骤中,所述培养前的氨氧化细菌悬液的体积与所述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8-12;优选1:9-11。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菌培养的条件是在26-30℃的温度下,140-160r/min的转速下培养3-7天,优选3-4天。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其中,所述待测样品中的固含量为0.01-20%,优选0.1-10%,所述待测样品的添加量为培养基的体积的1/25以下,优选1/1000-1/100;优选地,所述培养基的含氮量为0.05-0.2%。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其中,所述测定亚硝态氮含量步骤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所述亚硝态氮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其中,按照公式(1)计算亚硝态氮含量:
其中,OD380为在380nm的波长下氨氧化细菌悬液的吸光度值;
OD400为在400nm的波长下氨氧化细菌悬液的吸光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其中,按照公式(2)计算所述硝化抑制率:
其中:C0为经含有对照组样品的培养基对氨氧化细菌的菌株进行培养后,所得到的氨氧化细菌悬液中的亚硝态氮含量;
C为经含有待测样品的培养基对氨氧化细菌的菌株进行培养后,所得到的氨氧化细菌悬液中的亚硝态氮含量;
CN为培养前的氨氧化细菌悬液中的亚硝态氮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准确检测硝化抑制率的方法,其中,所述待测样品包括硝化抑制剂和稳定性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贝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贝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7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