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燃式引火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5350.0 | 申请日: | 2016-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3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佳琚 |
主分类号: | F23Q7/02 | 分类号: | F23Q7/02;F23Q7/22;F23Q7/14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 |
地址: | 110015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燃式 引火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方面的引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燃式引火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生活离不开火,围绕引火问题产生了众多的方法和装置,如2013年4月2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103062791A的发明专利“气体打火机”和2014年9月17日公开的公开号为104048317A的发明专利“电弧打火机”等。上述已公开的引火方法和装置虽然方便、实用,但存在需要消耗火石、电池、汽油、液化气等辅助引火物的问题,若上述辅助引火物耗尽,则不再能引火。在正常环境下,由于打火机等引火装置易于购买、补充,此问题并不突出;但若于旅游、探险时,在荒无人烟处面临此问题,则是难以克服的。
为此,2015年4月29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4566453A,申请号为201410710846.4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供野外生存使用的打火机”公开了一种无需可消耗性辅助引火物的打火机。该专利申请,通过两只一端封闭、管径一大一小、套在一起的PVC管,压缩大管径PVC管内的空气,使其温度升高,引燃易燃物。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即活塞处于刚开始压缩封闭腔空气的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申请虽然具有结构简单、无需可消耗性辅助引火物的优点。但该申请的公开文件仅阐述了基本思路和结构,并未说明此种引火装置的设计、计算方法,不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展产品的详细设计工作。同时该申请也存在以下问题:
1)放置于小管径PVC管端部的易燃物容易脱落;
2)将小管径PVC管从大管径PVC管中抽出不便,因为抽出时封闭端产生负压,阻碍小管径PVC管的抽出;
3)将小管径PVC管从大管径PVC管中抽出时易熄火,因为抽出时封闭端产生负压,空气稀薄,不利于燃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燃式引火装置及其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无需可消耗性辅助引火物,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于旅游、探险时使用的引火装置以及适用于压燃式引火装置的设计及计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压燃式引火装置,包括筒体和活塞;活塞插入在筒体的内腔体中,筒体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上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可容纳易燃物的容腔。
所述筒体为管状结构,活塞为杆状结构;所述筒体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开口直径与筒体内径一致;所述活塞的一端从筒体的上部开口端插入在筒体的内腔体中,所插入筒体的杆状部分,其长度等于筒体内腔深度或小于筒体内腔深度;当活塞插入筒体时,并且其前端越过筒壁小孔后,在筒体内形成封闭的空气腔;活塞与筒体为间隙配合,活塞可在筒体的内腔中快速移动并压缩筒体内的空气。
所述筒壁小孔数量为2-4个。
所述筒体下端铰接有可开合的底座,所述筒体在距下端一定距离的筒壁上开有沿周向均布的小孔;所述筒体与底座之间的结合面处,在底座上嵌有金属材质或防火非金属材质的耐高温密封垫。
所述活塞的杆状部分开有环形凹槽,活塞杆状部分开有一组等间距的环形凹槽,开环形凹槽的范围是:假设将活塞完全插入筒体,筒壁小孔直至筒体下端对应的活塞杆状部分即为需开环形凹槽的范围。
所述环形凹槽间距3~5mm,环形凹槽截面形状为V形、矩形或半圆形。
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设有便于操作的手柄;所述易燃物包括木炭、纸屑、棉布、蓬草、棉花、木屑。
所述活塞上设有标识,标识即是提示使用者活塞应预先插入在筒体内腔中的深度。
利用所述的一种压燃式引火装置的引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引火装置用于引火的易燃物的种类;
步骤2:确定用于引火的易燃物中,燃点温度的最高值Tmax;
步骤3:快速压缩空气:为了保证引火的可靠性,在用于引火的易燃物最高燃点温度Tmax基础上,确定并增加一定的温度裕度ΔT,即如式(1)所示,以最高燃点温度Tmax与温度裕度ΔT之和,作为引火装置封闭空气腔5压缩终了的温度希望值T2;
T2=Tmax+ΔT(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佳琚,未经李佳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5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