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联网避雷针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5038.1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99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苗苗;熊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立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11453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联网 避雷针 及其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网避雷针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提前放电避雷针自诞生以来就存在各方争论,争论的重点是避雷针提前放电的有效性,目前的提前放电避雷针可以在试验室里通过对比试验证明其提前放电的有效性,但竖立于室外的避雷针,在长期使用后,提前放电功能是否依然有效需要不断地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测试提前放电避雷针提前放电的有效性的互联网避雷针及其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互联网避雷针,包括有针杆、避雷针、测试仪和远程终端,所述避雷针设置在针杆上,所述避雷针上设置有放电电极和能量收集电极,所述避雷针内部设置有测试电路,所述针杆上设置有测试控制盒,所述测试控制盒分别与测试仪和远程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测试控制盒采用太阳能供电。
作为优选,所述测试电路置于避雷针内,包括有测试接口A,继电开关控制,避雷针测试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测试控制盒包括有系统控制单元、测试信号发生器、测试信号反馈接收器器,系统通信单元、雷击参数传感器和测试接口B。
互联网避雷针的测试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1.测试连接方法:(1)避雷针测试电路通过继电开关与避雷针相连,在测试前,测试电路与避雷针相离;(2)利用线缆将测试接口A和测试接口B 相连,测试接口A到测试接口B之间的线缆全部套入针杆;
步骤2.预放电功能验证:系统控制单元发出功能测试指令,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uA级充电测试信号,在规定的时间内,不间断地收集反馈信号,得出避雷针是否产生尖端放电;在T0-T1阶段,测试信号发生器发出UA级电压波,模拟雷电发生前大气电场变化时,避雷针能量收集电极收集尖端空间的UA级电流,如在T1时刻尖端产生放电,波形产生畸变,收入测试信号反馈接收器测量到畸变,则确认能量收集电极和放电电极正常;
步骤3.预放电电路器件验证:系统控制单元发出器件测试指令,测试信号发生器发出不同的锯齿波,测试信号反馈接收器依据波形的变化曲线判定元器件是否正常;
步骤4.测试过程:(1)发出连接指令,连接测试公共端,被测能量收集及相应放电电极测试电极;(2)发出放电测试指令,侦听反馈信号,如与设置一致,则放电功能正常;(3)发出电路检测指令,侦听反馈信号,如与设置一致,则电路在放电后仍然正常;(4)重复其他电极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互联网避雷针及其测试方法通过模拟赋予提前放电避雷针大气电场能收集电极端UA级能量,促使避雷针放电端放电,测试提前放电避雷针的有效性;通过对提前放电避雷针的能量收集电极,触发电极施加特定的验证波形;验证避雷针能量收集回路、放电回路的有效性。本发明为安装于高处的避雷针检测建立了一套测试工程方案和方法,测试设备和避雷针测试连接,日常处于物理上断路状态,只有在测试时才给予连接,提供遥测控制和直接连接控制两种测试方式;本发明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测试参数通信控制建立了路由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互联网避雷针及其测试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测试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测试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放电测试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互联网避雷针,包括有针杆1、避雷针2、测试仪8和远程终端9,所述避雷针2设置在针杆1上,所述避雷针2上设置有放电电极3和能量收集电极4,所述避雷针2内部设置有测试电路(未图示),所述针杆1上设置有测试控制盒6,所述测试控制盒6分别与测试仪8和远程终端9无线连接。
所述测试电路包括有测试接口A。
所述测试控制盒6包括有系统控制单元、测试信号发生器、测试信号反馈接收器器,系统通信单元、雷击参数传感器和测试接口B。
互联网避雷针的测试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1.测试连接方法:(1)测试电路通过继电开关与避雷针2相连,在测试前,测试电路与避雷针2相离;(2)利用线缆将测试接口A和测试接口B 相连,测试接口A到测试接口B之间的线缆全部套入针杆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立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立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5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与通信核心模块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的汽车挡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