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2689.5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4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温华兵;郭俊华;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5/07 | 分类号: | B63H5/07;B63B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双层 装置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包括基座结构(1)、安装台架(5)和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结构(1)和安装台架(5)均为上下两端连接开有中心孔盖板的圆桶体,且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圆桶的直径,其中所述基座结构(1)通过上下两端盖板的中心孔设有间隙的套装在所述安装台架(5)的外径上,所述基座结构(1)上下两端盖板沿圆周面上对称均等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所述安装台架(5)上下两端盖板沿圆周对称均等设有若干个凸缘,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减振块罩壳(3)和减振块(4),其中所述减振块罩壳(3)的纵截面为倒“T”形,且底部横截面为扇环形,其中扇环形小端设有沉孔,扇环形大端沿弧长方向均布设有若干个孔;所述减振块(4)为纵截面呈“L”形,且上下横截面均呈扇环形的结构体,其中上扇环形块的内径壁面中部开设有竖直凹槽;所述减振块(4)的下扇环形块嵌入所述减振块罩壳(3)的沉孔中,上扇环形块通过设有的竖直凹槽套装在所述安装台架(5)上下两端盖板设有的凸缘上;且通过减振块罩壳(3)上设有的螺栓孔和螺栓(2)与所述基座结构(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环形的圆心角θ为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罩壳(3)的大扇环形一端纵向高度d1为20~40mm,且减振块罩壳(3)的底部小扇环形一端设有的沉孔深度d2为15~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4)上扇环形块的高度L1为20~50mm,其内径壁面和外径壁面之间的壁厚(R1-R2)为20~50mm,下扇环形块的高度L2为40~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4)的材料为粘弹性高分子材料,用天然橡胶或其它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经过一定配方和工艺硫化而成,邵氏硬度为4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凹槽横截面为矩形或者扇环形或者燕尾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为减振块(4)利用减振块罩壳(3)硫化成形并且以一定强度粘贴在其沉孔中而形成的结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为 上、下两层正对安装或错位安装,安装的数量均为8个;所述凸缘的数量均为8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双层减振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全回转舵桨装置的出厂参数,查出其质量为m、转动惯量I,初步计算得到减振块(4)的总刚度其中Z为频率比,Z的取值范围为2~4,n为桨转速;
S2:计算全回转舵桨装置六自由度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在Ux、Uy和Uz自由度上固有频率为在Rx、Ry和Rz自由度上的固有频率为为扭转刚度,判断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其中当Δ>0时,存在隔振效果;ζ为阻尼比;
S3:根据计算出的总刚度及需要达到的减振效果,计算出减振块(4)并联的数量N及单个减振块(4)的刚度
S4:根据基座结构(1)和安装台架(5)的大小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大小,确定减振块(4)的具体尺寸和形状,根据单个减振块(4)计算得到的刚度,通过查材料手册,确定材料硬度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26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LVDS环网总线的机器人高速测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预防股癣的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