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焰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1413.5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胜渊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4D3/00;F28D1/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装置 | ||
1.一种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立式桶身,其包含设置有一上封板、一下封板、一筒状壳体、以及若干数量的直立状管体;该筒状壳体具有隔热功能,且其上、下两端分别由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所封闭;该筒状壳体的靠近上、下两端处分别设置一输入管与一输出管;各直立状管体设置在该筒状壳体内,且其两端分别贯穿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该各直立状管体的内部填满颗粒状的白金触媒;该下封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一网层;该上封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二网层,该第一网层与该第二网层能够防止该各直立状管体内的白金触媒脱出;
一燃气进气装置,其能够将含氧燃气送入该各直立状管体内;凭借送入该直立状管体内的该含氧燃气,在白金触媒的作用下产生放热的氧化作用,而能对送入该筒状壳体内的液体产生热交换的加热作用;
以及,
一排气装置,其设置在该立式桶身的顶端,以排出该直立状管体内含氧燃气作氧化反应后的废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立式桶身内设置有数个水平隔板,而将该立式桶身的内部由下而上分隔成数个空间;该每一隔板的边缘设置一缺口,而使各该空间呈连通状;其中任意两个上、下相邻的隔板上的缺口是以角相位差180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气进气装置包含有一空气导入管、至少一个燃料喷管、以及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燃气输入管;该空气导入管上设置有一气泵,能够将含氧气体送入该空气导入管内;该每一燃料喷管插入该空气导入管内,能够将液态燃料高压喷入该空气导入管内,令该含氧气体与燃料混合成含氧燃气;该各燃气输入管的一端与该空气导入管连通,另一端与各直立状管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燃气输入管的顶端连接一顶板,该顶板上设置有与该各燃气输入管连接的喇叭状穿孔;该顶板与该立式桶身的底板之间夹至一环状的防漏垫圈;该各燃气输入管所送出的含氧燃气能够经过该顶板与该立式桶身的底板之间的空隙,而均匀送入该各直立状管体内。
5.一种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立式桶身,其包含设置有一上封板、一下封板、一筒状壳体、以及至少一个螺旋状攀升的流体输送管;该筒状壳体具有隔热功能,且与该上封板、下封板连接成一体;该筒状壳体的上端由该上封板盖住,且该上封板设置有多数个穿孔,使该筒状壳体内部凭借各该穿孔而使外界相通;该筒状壳体的下端为开口状;该流体输送管设置在该筒状壳体内,且其下端设置有一输入管,上端设有一输出管;该输入管与该输出管贯穿出该筒状壳体;该下封板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三网层;该上封板的顶面设置有一第四网层;该筒状壳体内填满颗粒状的白金触媒,该第三网层与该第四网层能够防止该白金触媒脱出;
一燃气进气装置,其能够将含氧燃气送入该立式桶身内的筒状壳体内;凭借送入该筒状壳体内的含氧燃气,在白金触媒的作用下产生放热的氧化作用,而能够对送入该流体输送管内的流体产生热交换的加热作用;
以及,
一排气装置,其设置在该立式桶身的顶端,以导出该筒状壳体内含氧燃气作氧化反应后的废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气进气装置包含设置有一空气导入管、及至少一个燃料喷管;该空气导入管的上端与该立式桶身的筒状壳体连通;该空气导入管上设置有一气泵,能够将含氧气体送入该空气导入管内;该燃料喷管插入该空气导入管内,能够将液态燃料高压喷入该空气导入管内,令该含氧气体与燃料混合成含氧燃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导入管顶端连接一顶板,该顶板上设置有一与该空气导入管连接的喇叭状穿孔;该顶板与该立式桶身的下封板之间夹置一环状的防漏垫圈而锁合;该第三网层中央固设一挡片,迫使由该空气导入管上端出口所送出的含氧燃气由该挡片周围送入该筒状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输送管的数量为二个以上;该各流体输送管为同轴心设置,且各流体输送管的输入管为同一输入管;该各流体输送管的输出管为同一输出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焰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输送管的轴心处设置有一轴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胜渊,未经杨胜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14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分隔护套及风力发电机组
- 下一篇:一种锅炉蒸汽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