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弯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0307.5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0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江;陈忠;沈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钱江亚润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8 | 分类号: | B21D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11430 | 代理人: | 唐宁 |
地址: | 3120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弯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管机械改进,特别是自动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弯管是各种金属管道在拐弯施工时所使用的一种配套管件,即在金属管上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曲。目前将直管弯曲形成弯管的方法包括加热弯曲、冲压制备和依靠模具弯曲制备形成,加热弯曲即在将直管加热到一定高温的温度,通过在一端施加一定的力,即可实现弯曲的目的,该方法不仅效率低、且由人工使力难于控制其大小,会造成弯曲处的变 型较大,其质量难于保证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弯管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弯管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一端的一对轮架组,所述一对轮架组上设有直线送进单元,所述基座上方设有弯管单元,所述弯管单元是由安装在基座上的工作台、嵌装在工作台内且旋转端伸出其外的旋转电机、设置在旋转电机旋转端的圆盘、设置在圆盘侧表面上的导轨、固定安装在圆盘侧表面边缘处的导向板和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与导向板相对接的直线导槽共同构成的,所述基座左右两侧设有驱动直线送进单元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直线送进单元是由设置在轮架组上的夹送机构和辊压机构共同构成的,所述夹送机构与辊压机构位置相对应。
所述轮架组是由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两两一组,且结构相同的四个轮架共同构成。
所述驱动单元是由设置在基座一侧的电动机和通过传送带与电动机相连接的减速机共同构成的,所述直线送进单元与减速机固定连接。
所述夹送机构是由与两个轮架组相连接的夹送芯轴、套装在夹送芯轴上的一号滚压套、设置一号滚压套上的上半圆形导槽与夹送芯轴固定连接的夹送齿轮和设置在两个轮架组上,并位于夹送芯轴正下方的夹送托轮芯轴、设置在夹送托轮芯轴上的下半圆形导槽和固定安装在夹送托轮芯轴上的一号齿轮共同构成的。
所述夹送芯轴为整体的台阶圆结构,所述夹送芯轴直径小的一端长轴横向贯穿滑块,所述夹送齿轮固定安装在长轴上,所述长轴与滑块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轮架上设有约束框,所述约束框上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约束框内设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滑块,所述夹送芯轴通过螺栓与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辊压机构是由设置在轮架组上的多个互相平行的辊压轮芯轴、套装在辊压轮芯轴上的二号滚压套、设置在二号滚压套上的上半圆形导槽、套装在辊压轮芯轴上的二号齿轮、设置在轮架组上的多个受力托轮芯轴、设置在受力托轮芯轴上的下半圆形导槽和套装在多个受力托轮芯轴上的三号齿轮共同构成的,所述夹送托轮芯轴和多个受力托轮芯轴之间通过换向齿轮相连接形成联动机构。
所述夹送齿轮、夹夹送托轮芯轴上的一号齿轮、辊压轮芯轴上的二号齿轮、受力托轮芯轴上的三号齿轮和换向齿轮都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咬合形成传动齿轮组结构。
所述减速机的旋转端与其中一个受力托轮芯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带动该受力托轮芯轴转动,从而带动受力托轮芯轴另一端的齿轮转动。
所述上半圆形导槽和下半圆形导槽对接成为一个圆形导槽状结构。
所述圆形导槽状结构的位置与直线导槽的位置相对应。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自动弯管装置,不仅能够完成直管弯曲的一次性弯曲到位,而且弯管处内外侧的管壁具有变形小,精确控制弯管的弯曲角度,有利于产品质量的参数的确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自动弯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自动弯管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基座;2、工作台;3、旋转电机;4、圆盘;5、导向板;6、直线导槽;7、轮架;8、电动机;9、传送带;10、减速机;11、夹送芯轴;12、一号滚压套;13、上半圆形导槽;14、夹送齿轮;15、夹送托轮芯轴;16、滑块;17、约束框;18、通孔;19、螺;20、辊压轮芯轴;21、二号滚压套;22、受力托轮芯轴;23、三号齿轮;24、换向齿轮;25、下半圆形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钱江亚润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未经绍兴钱江亚润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0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