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原地旋转、任意平移、能自动翻身的无人战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78980.5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王少军;刘培志;王晋华;钱毅;徐英新;瞿蓉;刘莹;胡雄文;张敏;刘珊;周宏志;赵欣欣;施建昌;田铮;赵小川;崔倩楠;张月;陈贤相;左明;李陈;李林;孙力;郭凯;于晶;郝丽丽;李欣;石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H7/00 | 分类号: | F41H7/00;B62D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地 旋转 任意 平移 自动 翻身 无人 战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甲车辆技术,特别是一种可原地旋转、任意平移、能自动翻身的无人战车。
背景技术
未来的战争是高度信息化的战争。信息化的战争主要表现是战斗系统中无人平台,它是一种网络化系统,有多种系统组成。其中无人系统中包括:无人地面车辆、无人机、无人值守武器站。无人地面车辆尤为重要。国内外已研制了多种军用无人车,但绝大多数用于侦察、运输、救援、排爆、静态射击,而几乎不能用于战场上动态变化的战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军用无人车的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一种可原地旋转、任意平移、能自动翻身的无人战车,机动灵活,防护性好,具有自主和被遥控的战斗能力,也能用于侦察、运输、救援。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图1是电动机车轮可原地旋转、任意平移、能自动翻身的无人战车的外形示意图。如图1示,在底盘1的下底面的前、后、左、右对称设置四个驱动轮车轮机构I(即通常所说的4×4驱动轮)。驱动轮车轮机构I由固定于底盘1的下底面的支杆7、安装于支杆7的下部的减振器6、联接于减振器6的套筒3、车轮4、车轮4的轴2构成;车轮4为轮毂式电动机车轮,即在外转子式电机外套上轮胎构成;设置车轮4的刹车机构(图中未画);减振器6能与支杆7相对转动,套筒3与车轮4的中轴2配成转动配合,套筒3的一直径延长线与减振器6的中心线重合;车轮防护壳5的上端与底盘1的下端面联结,它的外周与底盘1的外周对齐,它的内壁让开驱动轮车轮机构I,它的下端向上离开地面让车轮4的一部分露出来。前车灯8、后车灯12分别安装在底盘1的前头、后头;装甲型车盖10扣接在底盘1的上面,装甲型车盖10为球壳的一部分或为椭球壳的一部分;在装甲车盖10设置舱盖10-1,打开舱盖10-1,便于车的装配、检修、维护。在装甲型车盖10设置前、后、左、右摄像头11共四个。
图2是电动机车轮可原地旋转、任意平移、能自动翻身的无人战车的构造示意图。如图2示,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系统21固定在底盘1的前部上 面;机关枪与机关炮组合成射杀武器20,射杀武器20设置在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系统21上,射杀武器20和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系统21组成为火控系统,射杀武器20的枪管、炮管从装甲车盖10前方的开口18伸出;在所述枪管、炮管头部联接开口18遮盖板9,使遮盖板9能在开口18前面滑动;目标光学传感器19安装在遮盖板9上并与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系统21联系。
如图2示,电源系统28、综合控制器27固定在底盘1上面;电源系统28为电池或为蓄电电容器或为内燃机式发电装置,综合控制器27具有被遥控操纵工作功能和自主工作功能,在自主工作模式/遥控操纵工作模式中选择或切换,均通过遥控实现。支杆7穿过底盘1且用轴承17安装在底盘1,支杆7的上端安装齿盘25;传动链条或皮带26绕在四个齿盘25且配成啮合传动。在左后或右后(在图3中为右上,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齿盘25上同轴心联接方向控制电机23的转轴,方向控制电机23的定子外壳用前支板22、后支板24固定在底盘1上面,前支板22、后支板24分别处于传动链条或皮带26内外(如图3示)。目标自动跟踪瞄准稳定系统21、电源系统28、控制器27均处于传动链条或皮带26内(如图3示)。在底盘1上前、后、左、右打四个上下穿透的孔14,孔14的下部为锥形,四个孔14在底盘1的对称中心线上,分布对称于底盘1的垂直中心;爆胀药筒15装入孔14内,上边用盖板13盖住,而盖板13用螺钉16联接到底盘1上。在车上设置雷达探测装置、导航装置、车姿态传感器(比如水平仪或陀螺仪)、车轮4转速传感器(图中未画)。
摄像头11、前车灯8、后车灯12、所述火控系统、电源系统28、车轮4的电动机、刹车机构、雷达探测装置、导航装置、方向控制电机23、车轮4转速传感器、车姿传感器、爆胀药筒15均与综合控制器2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78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