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溴1,4‑二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的二价锰荧光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461324.4 | 申请日: | 2016-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46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庄;曹星星;黄登登;潘其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87/08 | 分类号: | C07D487/08;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黄天天 |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乙基 二氮杂二环 2.2 辛烷 二价 荧光 材料 制备 表征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溴1,4-二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的二价锰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二价锰荧光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具有绿光发射。
背景技术
荧光,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荧光粉,俗称夜光粉,通常分为光致储能夜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两类。光致储能夜光粉是荧光粉在受到自认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灯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照射后,再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
当前能源紧张,节能环保成为了各国关心的大事,一些国家逐渐禁止使用和逐渐淘汰白炽灯,推广节能环保的荧光灯。近十年来,铕、钐、镨、铽等稀土掺杂氮化物、氮氧化物、硅酸盐、铝酸盐等、四价锰离子参杂铝酸盐等的LED发光荧光粉被相继报道。氮氧化物、氮化物的制备条件通常比较苛刻,需要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这些条件对设备的要求很高,从而提高了荧光粉的价格。
目前,可应用于紫外-近紫外性白光LED用的绿色荧光粉还不多。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卤素硅酸盐基绿色荧光粉,还有部分氮氧化物绿色荧光粉。这些荧光粉大多是以稀土氧化物为原料,这使得它的价格居高不下。这使得开发一种价格合理制备简易的绿色荧光粉成为一种必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且价格合理的基于二溴1,4-二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的二价锰荧光材料,所述的二价锰荧光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具有绿光发射。通过有机小分子与过渡金属盐的结合,以制备可以作荧光材料使用的化合物,使得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二溴1,4-二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的二价锰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价锰荧光材料的化学式为C10H22N2Cl4Mn。
具体地,所述二价锰荧光材料的结构单元为:在296K温度下,晶体属于正方晶系,P212121空间群。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上述二价锰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常温下,将含Mn2+的可溶性盐与三乙烯二胺衍生物分别放入烧杯中,以10~15ml/min的速率缓慢滴加蒸馏水搅拌溶解,然后再将两烧杯溶液相互融合,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4-5天,即得到所述化合物C10H22N2Cl4Mn。反应物的摩尔比与蒸馏水的用量对化合物的合成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含Mn2+的可溶性盐为Mn2+的盐酸盐。更优选地,为氯化锰。
所述三乙烯二胺衍生物为二溴1,4-二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
所述含Mn2+的可溶性盐与三乙烯二胺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3:1。
优选地,蒸馏水的用量为每10mmol含Mn2+的可溶性盐或三乙烯二胺衍生物加入10~15mL蒸馏水。通过实验确定蒸馏水用量范围,能有效提高合成速率和产物纯度。
本发明同时提出了上述二价锰荧光材料在LED灯或彩色灯制备中的应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二价锰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在常温下,分别将10mmol氯化锰与10mmol二溴1,4-二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放入烧杯中,缓慢加入蒸馏水搅拌溶解,蒸馏水的体积分别为10–15mL,然后再将两烧杯溶液相互融合,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即得到所述具有荧光性质的化合物C10H22N2Cl4Mn。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二价锰荧光材料,即绿色荧光化合物,属于分子离子基范畴,热分解温度点相对较高,晶体颗粒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1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