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倍捻机电锭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0329.5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7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禾数字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86 | 分类号: | D01H7/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捻机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倍捻机电锭。
背景技术
倍捻机锭子是倍捻机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传统倍捻机锭子结构请参见说明书附图1所示,主要有带轮11、龙带12、空心锭杆13、加捻盘14、隔丝盘15、锭子16、静止盘16a、纱罐17、卷装纱丝17a、纱线18、衬锭18a、气圈19和导纱器20组成,主要工作原理为通过龙带12带动带轮11转动,带轮11带动空心锭杆13、加捻盘14、隔丝盘15、锭子16转动,经过现有落丝机落成一定大小的卷装纱丝17a安放在固定不动的纱罐17中,纱线18从卷装纱丝17a中往固定不动的纱罐17的开口内腔中从导出上往下依次穿过固定不动的衬锭18a、静止盘16a、空心锭杆13进入到加捻盘14中加捻,并在锭子16旋转过程中,加捻盘14过纱孔孔口与导纱器20固定点之间的纱线18随着锭子16旋转过程中会形成气圈19,然后由外界卷绕装置进行收集,但是传统的倍捻机锭子存在以下缺陷:一、纱线18是由纱罐17中的卷装纱丝17a导出经过衬锭18a顶端从上往下穿入,再通过纱罐17底端的开口内腔中从上往下进入空心锭杆13中,然后通过空心锭杆13进入到加捻盘14中加捻,最后锭子16旋转过程中加捻盘14过纱孔孔口与导纱器20固定点之间的纱线18再从下往上形成气圈19进行收集,传统方式中纱线18是从纱罐17中的卷装纱丝17a出来再从上往下依次运动,然后再从下往上形成气圈19进行收集,纱线18导引工艺复杂、工作效率低下,产量低;二、传统方式中选用纱线18的规格大小与锭子16直径大小相关,同时锭子16大小与卷装纱丝17a卷装量大小相关,卷装纱丝17a必须要安装在相对应的纱罐17中,要选用与锭子16大小相对应的卷装纱丝17a卷装量才行,而卷装纱丝17a必要通过现有落丝机落成一定大小的纱线18,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纱线18的规格需要来选择相应大小的锭子16工作,工艺复杂,工作效率低下,适用范围小,产量低;三、传统方式中气圈19的大小与锭子16大小成正比,一种气圈19的大小只适合一种锭子16大小,因此选用锭子16的大小不一,但是锭子16越大,转速越低,产量低;四、传统方式中不同大小的锭子16要选用不同的原料制作,且锭子16的转速高低所产生的效率、耗能、用工不同;五、传统方式中采用的是用龙带12切动锭子16转动,锭子16越多,龙带12负载力越大,从头到尾每个锭子16转速不一致,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统一,能耗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倍捻机电锭,可以解决传统方式中倍捻机锭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传统纱线导引工艺复杂、操作工艺繁琐、传统锭子大小需要与传统纱线大小和传统气圈大小相对应、传统纱线需要落丝机落成指定大小、传统锭子转速低、采用传统龙带驱动方式、工作效率低下、适用范围小、产量低和能耗大等难题,可以达到倍捻机高效率、高产量的工作性能,工作时直接使用不同大小的原纱即可,无需安装传统纱罐,也无需落丝机操作,且气圈大小固定,采用电机直接驱动较小的锭子即可,锭子转速高,且具有纱线导引工艺简单、操作工艺简单、工作效率低高、适用范围大、产量高和能耗小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禾数字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禾数字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0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落纱机
- 下一篇:一种CCD电子成像异性纤维分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