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457878.7 | 申请日: | 2016-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4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波;刘金鑫;张星;张海峰;刘妙峥;靳向煜;王荣武;王洪;黄晨;刘嘉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39/08 | 分类号: | B01D39/08;B01D46/10;B32B27/02;B32B27/12;B32B27/18;B32B27/32;B32B37/02;B32B37/06;B32B37/10;B32B37/15;B32B38/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聚丙烯 组分 纺粘滤 料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包括相互粘合的三层纤维网,依次为细旦纤维网、中旦纤维网、粗旦纤维网;纤维网中的纤维为皮芯复合纤维;
纤维皮层组分包括:聚乙烯、增能助剂a;其中增能助剂a为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钡的混合物;
纤维芯层组分包括:聚丙烯、增能助剂b,其中增能助剂b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钡和氮化硅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旦纤维网为:纤度为1.4~1.7旦,面密度为40~45克/平方米;中旦纤维网为:纤度为2.2~2.5旦,面密度为50~55克/平方米;粗旦纤维网为:纤度为3~3.5旦,密度为65~75克/平方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皮层中增能助剂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纤维芯层中增能助剂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能助剂a中,按质量百分比,硬脂酸锌60%和硬脂酸钡40%;增能助剂b中,按质量百分比,硬脂酸锌50%、硬脂酸钡30%和氮化硅20%。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增能助剂a与聚乙烯切片混合,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烯母粒,然后与常规纺粘聚乙烯切片混合,得到皮层原料;
(2)将增能助剂b与聚丙烯切片混合,造粒,得到改性聚丙烯母粒,然后与常规纺粘聚丙烯切片混合,得到芯层原料;
(3)通过聚合物纺粘装置纺制出三层纤维网,按自上而下依次为细旦纤维网、中旦纤维网、粗旦纤维网的方式叠合铺网,粘合加固,光棍热轧、卷绕,然后电晕驻极并卷绕,即得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增能助剂a占改性聚乙烯母粒的质量比为20%;改性聚乙烯母粒占皮层原料的质量比为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增能助剂b占改性聚丙烯母粒的质量比为20%;改性聚丙烯母粒占芯层原料的质量比为4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粘合加固为热风穿透粘合加固,热风温度为13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光棍热轧为:上轧辊温度为133-135℃,下轧辊温度为132-134℃,热轧后厚度为2-3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电晕驻极为针尖放电,布针密度为1000枚/m2,电场强度为7-8kV/cm,驻极时间为30-4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578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袋式除尘器滤料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透气墙板及其所装配的墙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