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IP核安全级别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6930.9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6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莹;陈锐;陈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G06F21/7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ip 安全级别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IP核安全级别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目标IP核的目标属性信息,该目标属性信息包括多类属性信息,多类属性信息中各类属性信息对目标IP核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预先设定的IP核的属性信息与安全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属性信息的安全值;利用目标属性信息的安全值,基于预先设定的安全分级规则确定目标IP核的安全级别。本申请提供的确定IP核安全级别的方法及装置可对IP核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对IP核的安全评估,能提高具有IP核的信息计算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设计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IP核安全级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消费电子、航空航天、金融和医疗领域中大量应用了嵌入式计算系统,而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是构成嵌入式计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系统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场景,SoC中大量复用第三方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核组件来提高设计效率。基于IP核复用技术的设计方法已成为弥补设计生产效率和芯片密度之间的差距,以及快速进入市场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统计,一款SoC上IP核的数量可以达到上百个,IP核的大量应用大大缩短了片上系统的设计时间,加速了相关产品的上市。
然而,由于IP核来源不同,SoC上大量IP核的应用无疑增加了芯片的风险,尤其是对安全性高度敏感的信息计算系统。信息计算系统不仅要求集成大量不同来源的IP核的SoC满足功能的正确性,还应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然而,在实际设计中,不同IP核的供应者所提供的测试验证环境和可信程度参差不齐,虽然国际上有关集成电路IP设计、可用性、可复用性及质量评估及其标准化等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启动,但当前尚无IP核安全性评估的相关标准,而协同验证技术和主流EDA工具没有特殊针对安全性考虑的部分,只对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进行验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可信的第三方IP的使用可能会引入恶意代码或恶意电路如硬件木马等,其会对片上可信模块或核心内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攻击,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安全信息泄露,甚至包括最核心的密钥和密码泄露等,严重影响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对于IP核的安全评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IP核安全级别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IP核的安全评估,进而提高使用IP核的计算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确定IP核安全级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IP核的目标属性信息,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包括多类属性信息,所述多类属性信息中各类属性信息对所述目标IP核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不同;
基于预先设定的IP核的属性信息与安全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的安全值;
利用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的安全值,基于预先设定的安全分级规则确定所述目标IP核的安全级别。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的安全值,基于预先设定的安全分级规则确定所述目标IP核的安全级别,包括:
通过所述多类属性信息中的第一类属性信息中各个属性信息的安全值,基于预先设定的二元分级规则确定所述目标IP核的安全级别,所述第一类属性信息预先设定对所述目标IP核安全性的影响程度最高的属性信息,所述二元分级规则为将所述目标IP核的安全级别划分为两级的分级规则;
或者,通过所述多类属性信息中各类属性信息中的各个属性信息的安全值基于预先设定的多元分级规则确定所述目标IP核的安全级别,所述多元分级规则为将所述目标IP核的安全级别划分为多级的分级规则,所述多级大于两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69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