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5581.9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2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秦会敏;郦和生;冯婕;谢文州;楼琼慧;吴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5/10 | 分类号: | C02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阻垢缓蚀剂 及其 应用 以及 循环 冷却水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特征在于,该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含有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提供的结构单元、C3-C10的不饱和羧酸提供的结构单元和C4-C10的丙烯酸酯提供的结构单元组成;
其中,所述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酸酯的重量比为1:1.5-8:0.5-3;所述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0.1-10:0.1-5;所述共聚物的极限粘度为0.05-0.16dL/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和亚甲基丁二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共聚物的极限粘度为0.065-0.085dL/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羧甲基菊粉钠的取代度为0.3-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羧甲基菊粉钠的取代度为0.6-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环糊精衍生物选自羧甲基-α-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磺丁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和羧甲基-γ-环糊精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0.2-5:0.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还含有杂环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杂环化合物为2-巯基苯并噻唑和/或苯并三氮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杂环化合物与羧甲基菊粉钠的重量比为0.02-0.2: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杂环化合物与羧甲基菊粉钠的重量比为0.05-0.1: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还含有锌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锌盐为硫酸锌和/或氯化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以Zn2+的重量计,所述锌盐与羧甲基菊粉钠重量比为0.05-0.5:1。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以Zn2+的重量计,所述锌盐与羧甲基菊粉钠重量比为0.1-0.2:1。
16.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的用量为10-50mg/L循环冷却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的用量为20-40mg/L循环冷却水。
19.一种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往循环冷却水中加入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55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