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质山地客土扩蓄造林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442605.5 申请日: 2016-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6068741B 公开(公告)日: 2018-01-16
发明(设计)人: 曹建生;沈会涛;齐永青;郝小华;刘秀萍;王贺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B79/02 分类号: A01B79/02;A01G17/00;A01G23/04;A01G25/00;C05G3/04;C05F17/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050021 河北***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山地 客土 造林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困难立地抗旱造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石质山地客土扩蓄造林的作业技术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困难立地造林已经成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硬骨头。困难立地,从环境的角度讲,意思就是在一些艰难的条件下把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从类型的角度讲,困难立地是指造林困难的立地类型,包括高陡荒坡、风沙侵蚀沙地、石漠化山地、滨海滩涂、干热河谷、干旱贫瘠石质山地、盐碱地、崩塌滑坡泥石流堆积、水岸涨落带、重污染土地、采矿迹地、尾矿堆积场、道路高陡边坡和弃渣场等类型,其植被稀少、侵蚀强烈。在我国北方困难立地一般是指干旱贫瘠石质山地、盐碱地、荒漠等自然条件差的土地或者地形复杂的地块。

石质山地造林困难关键在于造林苗木成活与存活困难,其难点包括种苗匮乏、地理位置偏僻、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持水能力)低、苗木蒸散强烈、苗木根系再生困难等。

我国北方困难立地多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地区植被稀少、土壤瘠薄,水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一般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于250mm,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为250-500mm。

水是生命之源,是苗木移植成活、种子直播出苗的第一要素,降水稀少固然成为石质山地立地条件严酷的重要方面,其他环境因子则严重降低了雨水的有效性,导致石质山地立地条件更加严酷。其中,石质山地土壤贫瘠,粒径组成和孔隙结构不良,土壤水肥持蓄能力低下,有效水分含量常处于亏缺水平。其次,石质山地植被稀少,晴天裸露地表温度高,土壤水分散失强烈。石质山地所在地区往往气候干旱、空气干燥,缺少植被的地面风力较强,进一步加速了土壤水分的散失。空气干燥、地表温度高、风力大直接消弱了林木幼苗的存活能力,造成幼苗严重失水,灼伤苗木茎叶。另外,高耗水的次生荆条灌丛,与林木幼苗争水严重,减少了苗木可利用水资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质山地客土扩蓄造林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质山地客土扩蓄造林的方法,首先挖造异形坑,然后在异形坑中进行客土置换并添加生物扩蓄增容剂,同时进行补灌水源准备,最后经苗木准备、苗木移栽、生根强化处理、覆盖保水系列措施完成石质山地的扩蓄造林生态工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挖异形坑为在石质山地的坡地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半月型坑,此半月型坑上部为0.5-2米长的直线,半月型坑两侧及下部呈半圆形,半圆形部分的半径不小于半月型坑上部直线的60%,且此半圆形部分内部外高内低,最低处净深不小于半月型坑上部直线的4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客土采用能够减少苗木土坨与异形坑风化岩土介质间差异、降低土-砂界面对水分运移影响、增加异形坑内岩土容水持水能力的外来人工土壤或沙壤土或壤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客土置换采取部分置换模式,操作时保留异形坑周边枯枝落叶、山地表层土壤及下层扰动风化岩土,将这部分保留下的原生碎屑岩土壤与客土按重量比(5-10):3充分混合后人工导入异形坑内;同时控制客土处于异形坑的底部与侧部,异形坑中心部位为客土与原生土壤的混合物,异形坑的表层不置换客土,保持原生碎屑岩土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原生碎屑岩土壤与客土按重量比7:3充分混合后人工导入异形坑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扩蓄增容剂按如下方法配制:采用食用菌废料、煤矸石、活性碳为主料,经过粉碎后加入辅料尿素、磷酸二氨、钙镁磷肥、硫酸锌及硼砂,再与EM菌混合进行腐熟发酵,干燥即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扩蓄增容剂的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食用菌废料30、煤矸石55、活性炭7、EM菌固体菌剂1.5、尿素1、磷酸二氨2、钙镁磷肥3、硫酸锌0.3、硼砂0.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补灌水源准备为根据造林地块位置远近、面积大小及水源实际情况,修建永久或临时蓄水池并配备水泵和管线,满足造林地浇灌用水;对于附近无水源的项目区,设置长距离管道或配备水罐水车类水利设施,同时结合集雨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雨水节灌补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2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